数据显示,中国最近承诺的对外贷款绝大多数都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凸显出中国对于在这些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的决心。“一带一路”计划旨在促进联接中欧的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

位于伦敦的精品投行Grison’s Peak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最大的两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CDB)和中国进出口银行(China Ex-Im Bank)——承诺的67笔对外贷款,大多数流向2013年下半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所涵盖的地区(如下图所示)。

Grison’s Peak的研究表明,如果剔除中国对未包括在该战略中的拉美、西非和中非地区的贷款,那么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过去5个季度里,中国对处于或接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性贷款占到了两大政策性银行对外贷款总额的76%。

作为习近平政府的一项关键政策,“一带一路”战略在2013年下半年写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该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兴建基础设施、强化金融与贸易联系,促进中国与人口总和达44亿的65个国家之间的互通互联与贸易往来。

Grison’s Peak整理的数据也与这一构想吻合。为公路、铁路和发电等基础设施提供的贷款占到67笔承诺贷款中的52%,而贸易融资贷款占到30%。该研究所包含的67笔贷款的总金额为494亿美元。

认为中国政策性对外贷款的重点在于基础设施,这一观点与新美国基金会(New America Foundation)资深研究员帕拉格•卡纳(Parag Khanna)的描述一致。卡纳认为,中国的战略是,与自己认为具有重要商业与战略意义的国家建立“基础设施联盟”。

“基础设施是确认互联互通……为地缘政治影响力工具的一种方式。”卡纳表示,“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几百年来一直是施展影响力的工具,但未必有现在使用得那么多。”

“中国正通过建设新丝绸之路赢得这场新的‘大博弈’(Great Game),”卡纳表示。他提到的“大博弈”是19世纪俄国与英国在中亚的那场影响力角逐。

“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新鲜事物。这些项目已发展演化了25年。中国的目的始终没变,就是为了稳定大宗商品进口和本国商品的出口,”他接着说。

正如西方大国和日本在此前几十年实施的开发援助项目一样,“一带一路”计划下的政策性银行贷款多数都与中国企业的参与捆绑在一起,中国企业不是充当设备与原材料的供应方,就是承担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Grison’s Peak发现,中国承诺贷款中有70%与中国企业的参与挂钩。这家投行表示,尽管这是贸易融资的标准做法,但目前它似乎也成了中国政策性对外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的一项标准特色。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中国政策性对外贷款的优惠特色或许开始淡化了。尽管政策性对外贷款的具体利率通常不对外披露,但据Grison’s Peak估计,在“一带一路”项目的早期阶段,贷款利率“似乎平均在2%至2.5%之间”。该行表示,最近贷款利率已提升至4%至4.5%区间。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