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官员来说,实行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会不会继续下去,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讨论的必要。就在几天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加入WTO十周年的高峰论坛上刚刚强调了改革开放的意义。

他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毫无疑问,展望未来十年,不会有任何人或机构推翻这个表态,也就是说,中国会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至少政府表态会如此。

但据我所知,中国的问题不都像说得那么简单。改革开放是政府推出的一种政策,所以也只有政府能定义什么是改革和开放。而中国政府在定义自己的政策时展示了罕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还能同样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因此,倘若未来可预见的政府采用了“某某模式”,采取了某些在现在看来简直是告别改革的行动,那也不影响坚持改革这一基本原则。

当然,作为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根本国策,经历过1989年考验的改革开放肯定不会轻易变动。但改革开放同时也是根据世界形势指定的外向国策,随时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有趣的是,在中国极为重要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一场几十年来最大的风暴,正在降临到改革开放头上——那就是欧元区濒临解体。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社评所说,由于欧元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成员国政府未能兑现其动听的承诺,曾被视为不堪设想,因而被人不屑一顾的欧元区解体这个构想,现已作为一种可能性得到各方公开的谈论。如果现在不能遏制欧洲债务危机,救助代价就可能开始扶摇直上,超出政界人士的掌控范围。

对欧元区来说,最好的结果无疑是各国达成共识,拯救欧元;差一点的结果将是稳定的分离,回到统一货币之前的共同体概念;但同样不能不谈的是,欧洲一些比较边缘化的国家,包括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有可能在这场危机中跟欧元一起破产,从而造成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发生在西方的最大危机。

哪怕仅仅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中国也难以对这样的事情保持冷静。中国政府拥有据说价值达11万亿元的国有企业,因此中国的各级官员对“赚钱”这一概念的敏感度高于外国同行。意大利的官员也许认为国家面临破产风险,或者干脆直接破产了都没有什么,但中国人理解的破产却似乎是失去一切财富和荣誉。

如果意大利脱离欧元区,靠大量印钱来偿还国债,那么不仅仅是官员,整个中国都会把意大利当成90年代初的俄罗斯,把欧盟解体和苏联解体当成一回事。占绝大多数并不太熟悉世界经济的官员将把这样的国家视为loser国家,对于往这个方向走感到恐惧。据我所知,这种看法在官员中绝非一种预言,而是早已流传开来的想法。如果欧元区解体得足够快,那么,中共在十八大之前就会把这一事件的检讨变为全党共识,而这对改革开放无疑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在政治的改革上也一样。从我来中国的2003年直到去年的今天,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都是一个热门的词汇,官方媒体不断鼓吹 “积极稳妥”推进政改。而在一年后的今天,大家已经看到“稳妥”到了“积极”的前面。我认为这与“茉莉花革命”不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