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一语成谶也好,说是祸不单行也好,反正,东三省当真“火烧连营”了。

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大火刚刚扑灭,新华社前天下午又发布《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油渣罐闪爆事故》的快讯。有鉴于2010年后中石油曾在大连连“爆”四次,新京报昨晨不禁追问《谁来回答“怎么又是大连石化?”》,潇湘晨报更是自问自答:《大连石化的“烧”无止境如何炼成》——《四年至少六起事故,大连如何监管中石油》。

更加震动全国的噩耗昨天午时传来,而且正好是吉林,位于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宝源禽业加工厂发生重大火灾。因其伤亡重大,迅速成为各大门户首页头条专题,截至昨晚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已造成119人遇难。

这个正好与火警号码一致的数字也印在了今晨中国各地都市报头版,新安晚报是用浓烟蔽日的现场图片撑满封面,在火苗中写出通红的“119”,晶报则展现逃离人群的悲伤脸孔,大呼一声“痛!”

伤亡数据之外,聚光灯齐齐打向被反锁的车间门。消息最早是由南方都市报通过微博发布,称其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事故发生时,车间仅有一个侧门打开,而其他出入口均被反锁。同时,由于车间机床锅炉爆炸,火势蔓延迅速。有工人告诉南都记者,‘大火仅用了3分钟便烧遍了整个车间,全车间仅有不足30人逃出”。

傍晚,人民网提供佐证:“记者从事故现场相关人员处了解到,发生火灾事故的吉林省德惠巿米沙子镇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平时为方便日常管理,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会将大部分车间门关闭,以防止随意走动扰乱工作秩序。”

在此后接管主要信源的新华社电稿中,同样是由女工之口讲述了艰难逃过一劫的惊心动魄:“事发时,在下料车间主要负责鸡胗处理的国燕就听‘咔吧’一声,有人大喊‘着火了’,前面的车间通红一片,照明灯随即熄灭。‘我立即往外跑,由于知道逃生门被堵死,我就向羽毛粉车间方向跑,人都往这涌,人挤人、人压人,我摔倒了,只能摸着拼命往前爬,靴子被踩丢了,也顾不上了,好不容易,最终从车间东面逃了出来……’她说。”

正是基于这些描述,媒体齐齐问责。

一向工厂管理:潇湘晨报社评《请为脆弱的生命打开那些反锁的门》,怒斥“封闭式管理”;京华时报同声呼吁《别让门成为逃生不归路》,向“防止随意走动扰乱工作秩序”或者“管理不方便”等理由提出抗议;云南信息报是收到了@南都评论的接力棒,就此总结《过度推崇秩序与效率的管理不足取》,认定“关闭的闸门不仅意味着消防工作的疏忽,它更彰显了一种不当的管理模式。‘世界工厂’之所以会异化为血汗工厂,既因为劳动力的廉价现实,还源自一种非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腾讯首页专题亦言“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频发,根由在于对‘人’的漠视”:“仅仅处罚责任人是不够的。如果仍把工人视为流水线机器,这类事故大概是无法根绝的。”

一向安全监管:长江日报发表社评《充分认识工厂安全的特殊性》,强调“300多人作业的车间只开了一扇门,这种生产的日常细节恐怕普遍而不易察觉……为安全监管带来新的考验”;成都商报同持亡羊补牢心情,提醒“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特征,带给人们手工作业、劳动安全的错觉,殊不知潜伏巨大危机”;钱江晚报联想到“3分钟还不够湖南浏阳的安全官员们打个盹”的新闻,在《逃生大门,被谁关上》中叹息监管措施沦为一纸空文;齐鲁晚报更是允许评论员赶在国务院调查组之前认定:“发生如此惨烈的事故,显然与安全生产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关,人祸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