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0, 2015

香港为何否决普选提案要民主?

中国政策性对外贷款流向“一带一路”

数据显示,中国最近承诺的对外贷款绝大多数都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凸显出中国对于在这些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的决心。“一带一路”计划旨在促进联接中欧的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

位于伦敦的精品投行Grison’s Peak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最大的两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CDB)和中国进出口银行(China Ex-Im Bank)——承诺的67笔对外贷款,大多数流向2013年下半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所涵盖的地区(如下图所示)。

Grison’s Peak的研究表明,如果剔除中国对未包括在该战略中的拉美、西非和中非地区的贷款,那么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过去5个季度里,中国对处于或接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性贷款占到了两大政策性银行对外贷款总额的76%。

作为习近平政府的一项关键政策,“一带一路”战略在2013年下半年写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该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兴建基础设施、强化金融与贸易联系,促进中国与人口总和达44亿的65个国家之间的互通互联与贸易往来。

Grison’s Peak整理的数据也与这一构想吻合。为公路、铁路和发电等基础设施提供的贷款占到67笔承诺贷款中的52%,而贸易融资贷款占到30%。该研究所包含的67笔贷款的总金额为494亿美元。

认为中国政策性对外贷款的重点在于基础设施,这一观点与新美国基金会(New America Foundation)资深研究员帕拉格•卡纳(Parag Khanna)的描述一致。卡纳认为,中国的战略是,与自己认为具有重要商业与战略意义的国家建立“基础设施联盟”。

“基础设施是确认互联互通……为地缘政治影响力工具的一种方式。”卡纳表示,“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几百年来一直是施展影响力的工具,但未必有现在使用得那么多。”

“中国正通过建设新丝绸之路赢得这场新的‘大博弈’(Great Game),”卡纳表示。他提到的“大博弈”是19世纪俄国与英国在中亚的那场影响力角逐。

“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新鲜事物。这些项目已发展演化了25年。中国的目的始终没变,就是为了稳定大宗商品进口和本国商品的出口,”他接着说。

正如西方大国和日本在此前几十年实施的开发援助项目一样,“一带一路”计划下的政策性银行贷款多数都与中国企业的参与捆绑在一起,中国企业不是充当设备与原材料的供应方,就是承担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Grison’s Peak发现,中国承诺贷款中有70%与中国企业的参与挂钩。这家投行表示,尽管这是贸易融资的标准做法,但目前它似乎也成了中国政策性对外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的一项标准特色。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中国政策性对外贷款的优惠特色或许开始淡化了。尽管政策性对外贷款的具体利率通常不对外披露,但据Grison’s Peak估计,在“一带一路”项目的早期阶段,贷款利率“似乎平均在2%至2.5%之间”。该行表示,最近贷款利率已提升至4%至4.5%区间。

译者/何黎

Friday, June 19, 2015

中国人在美国购房数额飚升

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一份报告称,中国人现在是美国房地产遥遥领先的最大外国买家,无论以数量、美元销售额还是交易价格衡量都是如此。该协会追踪全美各地的房地产购买交易。

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12个月里,中国买家在美国支出286亿美元(主要用于购买住宅物业),同比增加30%,而且是第二大外国买家群体——加拿大人支出金额的2.5倍多。

随着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大幅放缓,同时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不断深入,近年中国买家竞相在国外购买房地产。

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已成为许多西方大城市住房的最大买家,这些城市包括纽约、伦敦、悉尼、温哥华、多伦多和奥克兰。在中国买家看来,这些地方位于讲英语的民主国家,有良好的教育体系、一流的生活质量、强大的法治和产权制度,因此这里的住房是极好的保值工具。

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一年里,中国赴美购房者的平均支出金额达到美国购房者的三倍多,平均为每套住房付出83.18万美元,而美国全国平均房产交易价为25.56万美元。

就所有海外买家而言,平均购房价格为49.96万美元,尽管排在中国后面的最大买家群体——加拿大、印度、墨西哥和英国买家——平均支出都低于这个水平。

尽管中国赴美购房者的交易总额在一年前就超过加拿大买家,但就交易数量而言,中国买家只是在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报告覆盖的最近12个月期间才超过加拿大买家。

就出售给外国买家的美国房地产而言,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的买家占总销售额的28%,交易数量的16%,而加拿大买家占交易数量的14%。

在美国,中国人最钟情的投资目的地是加利福尼亚州,占购房数量的35%,其次为华盛顿州、纽约、马萨诸塞州、伊利诺伊州和得克萨斯州。

据报告,约70%的中国买家购房全部使用现金,相比之下,这个比例在所有外国买家中为55%,在美国国内买家中为25%。

由于中国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每人每年只能汇款5万美元到国外,涌入全球房地产市场的大部分资金看起来在技术上是非法的。

虽然存在汇兑更大金额的合法途径,但北京的数家大银行向英国《金融时报》介绍说,他们从来没有为海外房地产买家安排这样的交易。参与该市场的人士透露,绝大部分海外购房资金是非法转移的。

译者/和风

蚂蚁金服估值逾450亿美元

熟悉阿里巴巴(Alibaba)情况的人士表示,该集团在线支付分公司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已完成一轮募资,令其估值达到45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之间。

45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的估值,将令蚂蚁金服与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Xiaomi)及美国打车应用优步(Uber)一道,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高科技企业。

去年,小米的估值曾达到450亿美元。而优步据报道也在募资过程中,其估值在这轮募资中达到500亿美元。

蚂蚁金服旗下运营着类似Paypal的在线支付公司支付宝(Alipay)。根据阿里巴巴的说法,在截至2014年6月底的一年里,支付宝处理的支付业务规模达7780亿美元。

根据Juniper Research的说法,这一数额是其美国同行Paypal的三倍,也等于去年全球2.5万亿美元在线支付总额的三分之一。

去年,蚂蚁金服成为少数几家被许可创办互联网银行的互联网企业。该公司定于在下周启动这一银行。

蚂蚁金服的主要股东是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Jack Ma),其他股东包括云锋基金(Yunfeng Capital)联合创始人虞锋(David Yu)。云锋基金是马云的私募股权基金。知情人士表示,虞锋是蚂蚁金服最新一轮私人配股的投资者之一。

熟悉该交易的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旗下的投资分公司国开金融(China Development Bank Capital),也是蚂蚁金服的投资方。此外,蚂蚁金服还曾披露其投资方包括中国全国社保基金(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

蚂蚁金服拒绝透露募资规模,也拒绝透露定向配股的股份数。

在此之前,马云曾表示蚂蚁金服有计划在中国上市,但拒绝透露何时上市。不过,多家媒体报道暗示,可能的日期会落在2017年。

蚂蚁金服表示:“我们不否认正在向着上市努力,但我们没有上市时间表。”

2011年,马云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剥离,并将其置于自己及部分合伙人的直接控制之下,此举令支付宝陷入中国最具争议的企业治理丑闻之一。当时,持有阿里巴巴40%股份的雅虎(Yahoo),是主要的抗议者之一。

马云声称,为满足中国在网络金融领域的新规定,他不得不这么做。在那之后,阿里巴巴与雅虎和软银(SoftBank)达成了和解。软银是一家日本高科技集团,也是阿里巴巴另一家大股东。

译者/简易

瑞士钟表品牌销量排行榜

瑞士钟表业一向给人以神秘的感觉,不过实际上它与任何一个其它的现代产业一样公开,至少人们可以得到一系列官方数字,并且做一番相当准确的研究。对于我个人而言,3月份公布的瑞士制表企业2014年的销售情况就颇值得人们认真研究。

不出所料,劳力士依然高居首位,以45亿瑞士法郎的成绩将其它品牌远远抛在身后。这样的规模与全球百强企业相比大约只相当于榜尾企业的十分之一,基本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但从利润的角度上看或许排名能够上升不少。可惜制表业这方面的数字颇难把握,因为除了复杂的制造与销售体系之外,瑞士钟表企业通常是家族所有、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的混合体,让许多事情难以简单地梳理清楚。

欧米茄以21.5亿瑞郎居第二,卡地亚以21.4亿瑞士法郎居第三,明显构成第二阵容。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这两家分别属于斯沃琪集团与历峰集团的企业如何与集团的其它部门划分出来会是相当困难,其中也有可能会引发争议。不过统计数字包括它们与劳力士的差距应该不出人们所料,圈内人士自可以通过获得天文台证书的数量等诸多细节去推测其准确度。当然,前三者在中国等新兴市场上差距可能并不如数字显示得那么大,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各品牌的感受差异会很大的。

百达翡丽、浪琴与天梭分别以12.8亿、12.4亿与11亿瑞士法郎的销售构成第三阵营。这里,首先让人惊异的是百达翡丽这个家族所有的企业能够做出这么大的年销售来,由此看见奢侈品的消费影响力之大。其次,浪琴的巨大飞跃近几年来让人刮目相看,无怪乎斯沃琪会给它越来越多的支持,其历史悠久的品牌文化价值再次展现了魅力。天梭则表现稳定,依然有着不小的发展空间。

万国7.8亿、豪雅7.7亿、斯沃琪7.6亿、爱彼7.2亿、宝玑与积家7亿、伯爵6.9亿构成第四阵营。这里,豪雅的排位一度从前三跌落到今天的位置发人深省,恐怕集团会对此有认真的研究与调整。斯沃琪其实有着爆发的潜力,这些年集团其下的机芯公司ETA的生意兴隆,依托着ETA而起的斯沃琪是否会放松了推广的力度——至少今年以来在中国有着不小的宣传力度,相信会体现在销售方面的。宝玑一直被认为没有做到最好,从如今从排位看其实不错。同样情况的还有爱彼,不过想一下百达翡丽,爱彼未来的发展空间应该有不少的。

江诗丹顿的5.8亿瑞士法郎、萧邦的5.7亿、宇舶的4.9亿、雷达的4.8亿、沛纳海的4.5亿、百年灵的3.7亿、法穆兰的3.1亿瑞郎构成了第五阵营。这里,感觉中江诗丹顿应该有着更加出色的业绩,就其在历峰集团的地位而言也应该有着更强大的销售能力。而萧邦、百年灵、雷达的发展前景也被圈内很多人看好,应该说都代表着瑞士制表业的主流。

其实,钟表圈对于类似的排名并不是十分看重,只是各家直接的竞争对手相互之间难免要不时互相“张望”一下,能够领先当然是更加开心的事。从统计数字的角度看,瑞士制表业呈现出强弱分明的格局,但考虑到斯沃琪集团与历峰集团拥有的诸多品牌,它们与劳力士鼎足而立的格局在上世纪末就形成而且大体维持均势。未来的角逐除了第一第二阵营的三大品牌之外,第三至第五阵营的表现才是构成强弱变化的主要依据。至于LVMH与开云集团是否能够威胁到前三大业内巨头,答案显而易见——差远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邮箱:shirley.xue@ftchinese.com)

英国进一步对中国公民简化签证申请

英国将通过与比利时缔结新的合作伙伴关系,简化中国游客的签证申请。相关安排将让中国公民在同一个中心申请英国和欧洲申根区国家的签证。

此举出台之前,英国零售商和商业团体进行了游说,它们抱怨称,伦敦与花钱豪爽的中国游客擦肩而过,这些游客只需一个覆盖欧洲申根区26个国家的签证,即可在巴黎、米兰和柏林购物。英国不是申根协议的一部分。

新的英国/比利时协议意味着,中国游客和商务人士只需跑一趟北京、广州或上海的联合申请中心,就能获得英国和申根区签证。

去年夏天,英国内政大臣特里萨•梅(Theresa May)精简了手续,允许中国游客使用同一个网站申请英国和申根签证。然而,这仍算不上真正的联合申请系统,因为需要英国签证的人士仍必须亲自跑一趟专门的英国签证中心,以便处理他们的生物特征数据。

根据7月1日启动的试点方案,中国游客将可以在网上申请英国和比利时签证并缴费,使用一套证明文件,然后获得一个签证预约以完成整个过程。

尽管目前存在种种障碍,但在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里,英国发放给中国游客和商务人士的旅游签证数量增加了10%。与比利时合作的好处可能相对较小,因为前往该国的中国游客相对较少。

2013年,法国迎来33.5961万中国游客,而意大利的这个数字是33.3705万,德国是26.8404万。英国在那一年向中国公民发放了29.1919万个旅游签证,而比利时只发放了1.4223万个签证。

译者/和风

美国众议院授予奥巴马“快车道”授权

美国众议院的共和党议员试图复活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贸易议程及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区计划,而一小批支持贸易的民主党众议员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一起投票支持授予美国总统达成这类协定所需的“快车道”(fast-track)授权。

在昨日的投票中,众议院以218票对208票决定批准一项贸易法案的缩水版。上周,由于民主党议员否决了一项关联的工人援助计划,该法案未能通过。

现在,华盛顿的贸易辩论最早将于下周回到参议院。如果奥巴马及其共和党盟友成功说服支持贸易的民主党参议员继续予以支持,该法案有望在一周内呈交给奥巴马签署。

此事峰回路转之际,正值12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的日本及其他贸易伙伴日益担忧多年的贸易谈判在美国国会碰壁。若该协定达成,它将是一代人以来最大的贸易协定。

译者/马柯斯

中国“一带一路”落实亟需细节

在中国举国进入“一带一路”时代后,这一战略的落实情况如何?毛泽东曾说过:“(对工作)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同时,抓而不实,也等于白抓。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以欧洲和印度为例,欧洲是“一带一路”北线极其重要的地区和目的地,印度则是南线“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也是重要目的地。然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的情况却是:目前在欧盟国家内部,对中国这一战略虽然在公开场合表示支持,但私下在相當程度上持保留、乃至怀疑的态度;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印度,则另有一番盘算。

“一带一路”进入举国推进阶段后,细节落实就变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在“举国体制”的推动下。在当前,以下几个问题比较突出,必须予以解决。

缺乏有效的国际公关和推介

“一带一路”毕竟不是中国自己就可以解决的事,而当前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国际社会缺乏有效的公关和推介,这已经成为推进这一战略最大的外部障碍之一。我们从外方对“一带一路”的评论中,可以充分看到这一点:

一位欧陆大国官员告诉笔者:“‘一带一路’?还不如叫‘丝绸之路’更清晰,我们欧洲人都知道。”该国官员还向笔者表示:“‘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到底是什么?是政治考虑更多?还是经济考虑更多?”其疑虑和观望的态度溢于言表,而且显然已经有了初步结论。

而另一个欧陆大国、同时也是经济强国的官员则明确表示:“你们中国在自己的周边搞‘一带一路’,例如在中亚,我们不持异议,但搞到欧洲,我们不赞成、有保留。”

欧洲一个国际组织的官员则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解释,他告诉笔者:中国这样一个大的经济总量,而欧洲都是小国,欧洲自然会有人会认为这一战略是“明显借经济实力扩大经济乃至政治势力范围”了。而且客观来说,“欧洲自己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也有一个要东扩、要遏制俄罗斯的问题,而你们‘一带一路’的西进路线在越过中亚后,也会进入我们当前正想东扩的欧洲部分,例如那些欧洲的前苏联集团国家……”

近来上述状况有所变化,一些国家在公开场合开始表示要和中国合作,但在欧洲大国里,保留和怀疑的态度没有根本变化。

而印度的官员则表示:“势力均衡”是印度外交最重要的核心,因此印度不可能只把招商引资、解决印度基础设施薄弱问题的宝都压在中国一家身上,而要“均衡”。

上述反映除了利益冲突的客观原因外,也确有对外公关和解释不到位、因而使得这一战略说服力不强、前景不明朗的问题。

从当前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看,负责与国际社会保持日常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无论是外交部还是中联部,都不是经济部门,处于有渠道但不了解情况的状况,这势必影响其推广“一带一路”的效果;而发改委和商务部是经济职能部门,但在同国际社会的联络方面相比外事部门,无论是渠道还是权威性都不够。

还有一个大的根本背景是:国际宣讲的薄弱和缺乏说服力,一直是近年来中国的软肋。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公关和说服机会的。例如上述欧陆经济强国的官员在被笔者问及:“(中国扩展到欧洲你们不同意)如果以双方合作合资形式在欧洲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双方共同牟利,你们能否接受?”时,对方官员当即表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同时,印度官员在声称“印度可能是‘一带一路’唯一的麻烦”的同时,也向笔者透露:根据他们的调查,在电力(特别是火力电站)、公路和铁路这些行业,中国企业同其他外国企业(尤其是日本企业)比,“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完全不用担心在公开投标中出局。”这显然是一种暗示。

中国股市遭遇7年来最大单周跌幅

中国股市遭遇至少五年内表现最差的一周。目前,投资者正在反复思量的问题是,中国股市全球罕见的涨势是否已走到尽头。

截至周五收盘时,上证综指(Shanghai Composite)下跌6.42%,令该指数本周跌幅达到13.32%,创7年来最大单周跌幅。

深成指收跌6.03%,令其单周跌幅达到13.24%。这将是自截至2009年2月27日的那周以来,该指数的最大单周跌幅。

出现这一巨大跌幅的原因之一,是活跃的首次公开招股(IPO)市场暂时将投资者及其资金从二级市场吸引过去。

以国泰君安证券(Guotai Junan Securities)周三的发行价计算,该公司IPO规模达49亿美元。根据Dealogic的数据,这是今年迄今规模最大的新股上市。它还是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上市以来,中国A股最大规模的IPO。2010年7月,中国农行曾同时在香港和上海股市上市,募资总规模达221亿美元。

Dealogic分析师马宁表示:“中国发行商正在领跑全球新股上市,今年迄今已达成199宗交易,规模达到创纪录的348亿美元,比2014年同期的157亿美元增长了一倍以上。”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第二季度即将结束,银行可能在减少开支,准备迎接季末审查。

周四,楼市出现了较为乐观的数据。根据路透社(Reuters)用官方数据得出的计算结果,中国新房价格的跌势趋缓。不过,当天中国股市下跌逾6%。这一局面符合那句谚语——坏消息就是好消息——原因是它或许会降低中国政府推出更多刺激性举措的可能性。

过去一年里,沪深两市上涨了一倍以上。如今,它们是否正面临进一步调整?对于这个问题,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分析师,都存在巨大分歧。

相对乐观的观察人士表示,沪指本周的巨大跌幅是短期因素导致的。而离岸投资者则日益看跌中国股市。

香港交银国际(Bocom International)董事总经理洪灏本周在报告中写道:“很明显,中国正处于泡沫之中。”

“为此,可以看看中国股市创世界纪录的周转率。这一周转率是美国的两倍以上,轻而易举地令其他所有股市相形见绌。迅猛增长的成交量,再加上居高不下的日周转率,都是处于泡沫状态高级阶段的特征。”

根据彭博(Bloomberg)的数据,周四收盘时,沪市12个月往绩市盈率均值为23.4倍,大大高于一年前的9.8倍。

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对全球基金经理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每10个基金经理中就有7位认为中国股市处于“泡沫”之中。澳新银行(ANZ)援引EPFR Global的数据显示,在截至周三的一周内,中国股权基金录得21亿美元外流资金。而在此前一周,外流资金的规模达71亿美元。

译者/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