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想找证据证明过去几年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期望值越来越低,只需看一眼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在雷曼倒闭前经济繁荣时期上市的四家大银行,当时定价的市值至少是其账面价值的3倍。即使是2010年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AgBank),市净率也达2.5倍——是当时西方银行的两倍多。现在中国五大银行的市值仅略微超过其账面价值。然而,它们都顶住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发布了强劲的一季度业绩,超出分析师预测。这说明中国的银行股很便宜吗?

有意思的不仅仅是市净率的绝对值。五大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农行、中国建设银行(CCB)和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相比欧洲银行(市净率0.8倍)的溢价是迄今最低的。中国各银行的估值首次与美国的银行不相上下,而且近一年来相对于亚洲银行(市净率1.4倍)存在折让——鉴于中国在指数中的权重,这一点尤其突出。综合来看,五大银行刚刚公布了10%的同比利润增长,且每家银行都达到或超过预测。从运营上看,它们都在应对2012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正慢慢侵蚀它们的利润率),并正借助收费服务降低对贷款收入的依赖。

那是什么因素在拖累股价呢?因素之一是中国谈论很多、但难以量化的影子银行系统。而将贷款重组为同业资产以避开放贷上限,以及由不透明的贷款池支持的投资产品所引发的忧虑,是任何经历过金融危机的人的噩梦。这些大银行的参与程度最低,但这一体系的不透明意味着,人们很难知道问题将以何种方式显现。

这就令上述有关估值的问题,转变为投资者是否相信北京能否掌控局面的问题。市净率下滑似乎表明,他们仍根本不能确定。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艾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