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举世瞩目,这不仅关系人民币国际化,更与中国金融改革与宏观稳定紧密关联。也正因此,资本账户开放并不仅仅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何时、何地、何种方式亦值得深入探究:当下是否为资本账户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什么是资本账户开放的最优顺序?“以开放促进改革”的思路是否适用于资本账户开放?
FT中文网本期刊发中国社科院余永定、张明、张斌三位学者的文章,他们认为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资本项目管理,但大幅放松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需要格外审慎,这必须要在以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相关改革措施配套才能逐步推进。FT中文网将继续关注这一议程,期待不同理性声音带来争鸣与思考。
近期,关于中国政府可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表态纷至沓来。有传闻表明,中国政府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宣布一个资本账户开放的时间表。根据这个时间表,中国政府将在2015年实现资本账户的基本开放,在2020年实现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一旦上述传闻变成现实,这意味着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将显著提速。
当前环境下谈论要不要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主要的内容是要不要开放跨境短期资本流动。迄今为止,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根据中国央行调统司在201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在IMF规定的资本账户管制的40个子项中,中国已经有14项为基本可兑换、22项为部分可兑换,仅有4项为不可兑换。目前中国对中长期性质的双向直接投资与贸易融资已经基本放开,但在证券投资、跨境借贷与衍生品交易等短期资本流动仍存在较为严格的管制。因此,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主要的开放内容是短期资本流动。
赞成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理由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实现跨境资金流动的平衡管理。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跨境资本流动采取了“宽进严出”的管理策略,该策略在中国国内外汇资金短缺时固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市场环境变化后,该策略导致中国外汇储备攀升、央行冲销压力巨大、国内流动性过剩,因此,通过放宽对资本流出的管理,既有助于降低央行的资本管理与冲销压力,也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第二,通过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来倒逼国内结构性改革。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存量改革阶段,在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下,各种结构性改革举步维艰。通过开放资本账户来倒逼国内结构性改革,或许能够发挥2001年通过加入WTO来倒逼银行业改革相似的作用;第三,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制于离岸人民币规模有限、全球范围内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等,而资本账户开放则有望缓解上述约束、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第四,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开放资本账户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期”,特别是发达国家公司估值处于低位、对外部资金的需求较为强烈,这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良机。第五,现有的资本管制措施很难真正管得住资本流动。在经常项目已经可兑换的条件下,很多资本可以通过变通的办法躲避资本管制措施。与其这样,还不如放松管制,让藏在地下的资本流动浮上水面,以此提高跨境资本流动透明度,让监管更加有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