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青春空飞扬,人未老,报先亡,新识旧友,何处诉离肠。千简万牍著文章,朝随露,夜伴霜。一夜北风旗幡乱,刀笔断,鸟弓藏,青丝白发,谁人不彷徨。往昔峥嵘随流水,落花黄,晚报殇”——这一曲丧钟挽歌,昨天下午从新闻晚报编辑部里飘出,久久回荡在中国媒体从业者心中。

这份上海报纸确认关闭的说法,先是在本地媒体人的微博微信间流传开来,搜狐15时许发稿称已从该报副总编辑处得到“正在宣布”的确认,稍后,更有上海官办新闻门户东方网提供报道:“新闻晚报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休刊,成为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首张休刊的报纸。新闻晚报员工透露,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了这个消息。”

事实上,新闻晚报最终被选中作为关闭对象,并不会十分出乎业界预料。无论是从历史背景、政治地位,还是从营收状况、品牌影响力来说,这份1999年创刊的晚报,都是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最岌岌可危的“开刀”目标。

2013,中国媒体确实流年不利。

虽说1990年代以来,中国媒体就一直是在政治和资本的双重压力之下谋求生存,而且,全球同行多少也是概莫能外,但是,夹缝从来没有像2013年这般逼仄。经营收入急剧下跌、意识形态控制收紧,再加上因为多桩内部丑闻带来的行业声誉损害,早就远离“无冕之王”称号的中国媒体从业者,更像是被脱去了“皇帝的新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便是对那些以维护中共政治权威为宗旨的喉舌媒体而言,广告效益在2013年的加速下滑也已经构成了足以致命的危机。在新技术新渠道的冲击下,“报纸消亡论”、“电视消亡论”已经不再是“狼来了”的笑话。各项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传统媒体2013年广告经营收入急剧滑坡,远远超出了整体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关联效应。这其中,尤以纸媒为重灾区,仅一季度,中国报刊媒体广告市场投放季度同比跌幅即达到12%,为2010年以来最大降幅。上半年盘点之际,6家报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已有4家,降幅最大的为ST传媒,达71.93%,而博瑞传播与浙报传媒之所以能保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也只是受惠于网络游戏业务。

心急如焚的记者编辑们,在这一年中,不断听闻报纸杂志裁员乃至关停的噩耗,尤其是在发达城市和财经、时尚报道领域,多有媒体已经被难以承受广告经营压力之重,《好运MONEY》和《钱经》先后宣布停刊,第一财经不再续租宁夏卫视的上星渠道,一些沿海地区的都市报之所以还能维系,更多地是依靠缩减版面及降低员工薪水。

“温水煮青蛙”,已经到了不得不跳出热锅的存亡关口。面对困境,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市委书记韩正10月亲自主导,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合并重组为上海报业集团,并承诺向缺乏市场销售能力的两张党报各自注入每年5000万元的财政补贴。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10月25日发布的采访记录,合并决定是建立在上海市委第一调研组花费一个半月听取百人次意见的基础上,而调研的结果是:“集团员工集中反映的问题,就是呼应要积极推进报业的调整改革。具体而言,绝大多数意见又围绕着‘必须整合’展开的;即便少数被调研对象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整合意见,但是他们也一致认为应该拿出办法来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