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亚洲科技类供应商们在聚会上说:“我是那家伙的伙伴(I'm with him)”,言下之意就是“我是苹果(Apple)的供应商”。在这家美国巨头今年首次披露供应商名单之后,那些试图冒名混入聚会的人立刻现形了。不过,随着苹果上周推出全新iPad,有一点正渐渐明晰:苹果这块招牌带来的也并不全然是好事。

就以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商——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又称富士康(Foxconn))为例吧。这家台湾集团是全球遥遥领先的iPhone和iPad装配商。根据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的数据,在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新版iPad和iPhone的推动下,鸿海今年的收入估计将达3.5万亿新台币(合1180亿美元),其中为苹果代工的收入将占五分之二左右。不过,鸿海也面临着“枪打出头鸟”的风险。苹果由于受到媒体的压力,委托非营利组织美国公平劳动协会(Fair Labor Association, FLA)调查自己的供应商。FLA针对深圳“富士康城”和富士康成都工厂的调查报告即将发布。1月份,武汉的富士康工人针对工作条件举行了抗议,这使人想起两年前富士康工人的一连串自杀事件——在那之后,富士康给工人涨了一倍的工资。上个月,鸿海出人意料地宣布,将给中国大陆工人加薪,加薪幅度达四分之一,这一措施会涵盖鸿海100多万名工人中的逾五分之三。鸿海没有透露加薪的原因。其工资水平早已比中国法定最低工资水平高出不少。汇丰(HSBC)表示,鸿海劳动力成本占其销售成本的比例,将从原先的4.5%升至现在的将近5%。鸿海的营业利润率只有3%,因此,劳动力成本的任何上升都会带来切实的压力。

今年鸿海的股价上涨了近四分之一,比大盘指数——台湾加权指数(Taiex)的涨幅高出五分之二。不过,苹果的股价涨幅已超过三分之一。鸿海股价中已经体现出“苹果效应”了。而现在,两者关系带来的成本正逐渐明显。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员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倪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