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要穿鞋,但是重款式还是重实用,要看我们兜里有多少钱。因此,鞋子成了消费者支出的风向标。中国国内的鞋销售额每年约400亿美元,与鞋的出口额相当。如此高的需求对百丽(Belle)和达芙妮(Daphne)等中国鞋企的股价形成了支撑。市值已达150亿美元的百丽将在本周发布财报,而其竞争对手、市值稍小的达芙妮则已于周一发布了财报。
长远而言,随着收入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人的鞋需求前景看好。但短期而言,百丽和达芙妮的发展前景却存在差异。百丽旗下品牌——从听上去都颇像欧洲品牌的百丽、他她(Tata)到思加图(Staccato)——已跻身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品牌之列。但百丽的销售严重依赖大城市的百货商店,而这一渠道的销售增长已经放缓。结果是,去年第4季度百丽同店销售额(Same Store Sales)增幅降至8%,比去年头3个季度的增幅低一半还多。相比之下,达芙妮70%的销售额来自中国中小城市的独立门店,它在这一领域的销售额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使得达芙妮的同店销售额年增幅继续保持在25%的水平。这也解释了,为何达芙妮店面数量增加六分之一,让它2011年的销售额增长了近三分之一,而百丽店面数量增加四分之一、销售额增幅预计却将小于达芙妮。野村证券(Nomura)表示,到2015年时,中国中小城市百万人均鞋店数量将累计增长60%,增幅是一线城市的两倍;达芙妮仍有充足空间实现进一步增长。
百丽需要采取更多举措来向投资者证明,它正从高档百货商店转向大众市场和电子商务。只有到了那时,市场才会认为,百丽往绩市盈率(19倍)比达芙妮高出五分之一的局面是合理的。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邢嵬
Lex专栏上一篇文章:
- Lex专栏:夏普如何止跌 2012-03-20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中国消费者不再“贪便宜” 2012-02-13
- 中国:零售商必争之地 2011-12-23
- “中国品味”影响全球 2011-12-12
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