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本个财报季一直持续到8月底,中国内地投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的分析师在其间注意到了一种惊人的新趋势:净利润数据的表现远逊于其他数据所暗示的结果。

在对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进行问卷调查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普遍的话题:中国地方政府正突然提高税负。

中金公司分析师在写给客户的一封电子邮件中指出:“(这些企业的)管理层解释称,(净利润数据表现不佳的)原因是,地方政府要求他们在当地的子公司今年按照不打折扣的企业所得税率纳税,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让他们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优惠。”

这种情况反映出,资金短缺今年困扰着中国经济的广泛领域。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信贷仍然紧张,备受期待的中央政府刺激计划只是在缓慢地推出,有些地区甚至根本不在刺激计划的覆盖范围内。

除了地方政府提高了税负,出口也出现了放缓。如果以香港玩具制造商的遭遇为依据来判断,海外客户正将发票付款期限从60天拉长到90天。

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和用电成本都在继续稳步上涨,麦格理(Macquarie)分析师表示,2010年以来,中国各地的用电成本平均上涨了15%。

这一切都在损害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对那些销售额严重下滑或其他投入成本跳涨的企业而言,这种局面对它们的现金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对标普资本智商公司(S&P Capital IQ)数据库中的1700多家公司过去6个季度的营运现金流模式进行了分析。标普资本智商公司收集整理全球各地上市公司发布的财报,并对之进行尽可能仔细的比对。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遭遇困境的行业绝不仅仅是与政府投资关系最为密切的房地产、建筑、钢铁和重机械行业,而是比这多得多。

投资者和分析师早就察觉到了中国经济放缓对于渴求投资的大规模行业的影响。这些行业从2009年的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计划中获益匪浅。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铜陵有色金属集团(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或河北钢铁(Hebei Iron and Steel Company)等企业位居营运现金流转为负值的企业榜单前列。这一结果并不出乎人们意料。

比较出乎意料的是,广东美的(GD Midea,生产空调及其他家电)、天虹商场(Rainbow Department Stores Company)或百盛商业集团(Parkson Retail Group)也位居这个榜单的前列。

制药、电子和纺织行业可能正出现产能过剩,或是面临来自生产成本更低国家的愈发有力的竞争。在这些行业中,都有相对较多的企业出现现金流转负的情况,这似乎并不是季节性模式的一部分。

在本财报季,消费和零售行业发布的财报最多。家电、包装食品与肉食、百货商店和服装公司都因中国经济放缓而受到冲击。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驻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他开始注意到利润率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去年以来我们所看到的利润率滑坡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广泛,”高路易表示,“(在中国国内),不仅仅是房地产和投资在放缓。”

问题的一部分在于,一些企业的增长战略步入歧途——运动服装生产商李宁(Li Ning)成本高昂的库存增加,就充分证明了这点。而百货商店等其他领域却过于分散化,无法应对新式大型购物商场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构成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