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子1954年出生于上海,几个月之后,她的父亲方汉奇就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新闻系教授。因此她是在北京长大的,又在1966年被卷入“文化大革命”。当时她就读的学校关闭,一群群自称为“红卫兵”的年轻人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几年之后,她跟随父亲前往江西的一个穷地方,在一个农场劳作了两年,搬石头,帮助村民做日常的农活。幸运的是,1970年代晚期她回到北京后不久,就在中央政府的工艺美术局获得一份工作,从而受到中国丰富文化生活的熏陶。但在1980年,一有了离开中国的机会,她马上就前往美国,那个传说中的充满机会之地,去探寻新的命运。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成年人,在有条件离开中国的情况下愿意这么做,是很好理解的。大多数人是在艰苦的经济环境下长大的,很多人经历过肉体或精神的暴力。而且,贯穿中国漫长的历史,在战争和经济艰难的时代,都有一波波的中国人迁移到亚洲其他国家,以及非洲、欧洲,向北美的移民则是晚近的事。今天,在大多数国家都有至少几百年历史的中国人群体。
但为什么从1990年开始,迁往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中国富人人数稳步上升,以至于到今天,据估计有25%的中国富人生活在中国以外?甚至中国领导层也将他们的子女送到国外学习和生活。有一个笑话说,如果“两会”(人大和政协会议)在5月而不是3月召开,会场会一片空旷,因为5月和6月初是普林斯顿、哈佛、斯坦佛等大学举行开业典礼的时间。
许多中国移民说,他们是为了子女而离开中国的,这样可以躲避狭隘的、竞争极其激烈的中国教育体系,而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的大学提供了更广泛、通常要求不那么苛刻的课程。同时,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同学相处,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法国从1950和1960年代以来一直试图把法语推广为与英语分庭抗礼的全球性语言,但未能成功,这进一步证明了英语作为全球首要沟通方式的霸主地位。尽管发达国家里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也在迅速增长,但中文还难以与英语抗衡,成为全世界排名第二的语言选择,因此对于雄心勃勃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学习英语非常重要。
但是,为什么有60%的中国经济精英表示,正在考虑离开自己的祖国?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显然是一个因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富裕的中国移民也频繁回到中国,从事房地产、进出口、制造业等商业活动。这似乎显示,那些已经并继续在中国境内赚钱的中国富人,并不是出于经济原因而移民的。事实正好相反:是中国在继续成为他们的财富来源。
但是,迁往其他的更大的经济体,原本可以提供其他的、独立于中国经济的财富来源的新机会。多样化可以降低风险,避免因只在一国经营、或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损失,从而保护财富。一个航运业巨头可以通过在纽约或伦敦的房地产投资来维持财富,因为在像今天这样的,世界集装箱航运业供应过剩、价格处于历史低点的时候,这样做可以保住资产的价值。著名香港商人李嘉诚是在香港房地产行业发家的,但他现在在全球都有商业利益,并涉及广泛的产业,包括自然资源、电信、港务等。但李嘉诚并没有移民到美国或欧洲。他仍然生活在香港,这说明一个人呆在本国,也可以分享全球商业机遇的蛋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