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8时2分,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又是一个黑色星期六。截止21日零时,雅安地震已经导致160人遇难,近7000人受伤。据民政部消息,陕西留坝县另有1人遇难。雅安地震牵动上下人心,中国总理也在当天下午赶到现场。这一次地震也在考验中国社会的韧性与包容,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中国进步了多少?
灾难来临,如何应对,受难民众应该依靠谁?不少有救援经验的人士纷纷支招,其中不乏有人表示“私家车不要出行”、“志愿者不要添乱”、“相信政府是铁律”等等。我无意质疑这些言论的真诚以及正确,但是事实的另一面是,更多时候灾区救援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组织的得当,官方与民间的配合至关重要。曾经深入汶川地震的前记者左志坚的观察是,“民间资源总归是越多越好,最有效的救援恰恰是灾民自救。”(具体可参见《关于地震和救灾的常见误区》)
首先,同情心是人之常情,除了官方救援人士、媒体之外,不少人希望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但是这一次的进步在于,无论官方媒体还是个人媒体,都是强调非专业人士进入地震灾区的非必要性,理性的声音成为主流。尽管如此,地震发生数小时之内,即看到很多专业的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无论是直接赶赴现场,还是提供间接支援。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捐款是第一反应,而这一次的选择也有巨大的差异。官方公益的代表——中国红十字会截至周六19时,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个人善款835笔,共142843.12元;对比之下,民间公益组织壹基金则收到2240万,其中不乏马化腾、柳传志、史玉柱、潘石屹等明星企业家慷慨解囊。其中差别,少不了郭美美事件的影响与李连杰的个人魅力,但透明无疑是壹基金能够赢得不少人支持的主要原因。
如此看来,以壹基金等组织为代表的中国民间力量不可小觑,也值得更多的信任。这和笔者的经验与观察也很符合,近年来,我曾经和不止一位以中国NGO(非政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的海外社会学博士讨论,他们对于中国NGO的田野调查往往印证一个印象:08年汶川地震是中国NGO飞速发展的一个契机。
在正值经济、社会多重转型的当下中国,社会冷漠、缺乏爱心、道德沦丧的案例并不罕见,甚至微博等社交媒体在中国也成为“负能量”的爆发地。这是中国特例么?事实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有此阶段,往往会陷入美国哲学家尼布尔所谓“道德的个人与不道德的社会”的紧张关系。尼布尔认为,人类容易陷入不可避免的分裂及冲突,甚至沦为“不道德的社会”。从个体来看,人皆有恻隐之心,随着文明的发展,个人往往更具备道德,但是集体则不一定,群体的道德低于个人道德,尤其“特权集团的道德态度是以普遍的自欺和伪善为特点的”,甚至“仅靠道德劝诫,是不能铲除社会中产生于阶级特权的诸多不公正现象的。”
尼布尔的批判,或许能够引发不少国人共鸣,如果坚信个体的力量,那么,一个好的社会,必然是一个让个体道德及善意获得尽可能实现的社会,这种依赖于个体资源以及有效组织的社会,便是公民社会的雏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