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昨天又有了“南京航空航天学院金城学院两名同宿舍的同学因琐事发生口角,其中一名同学在冲突中被另一方刺伤,抢救无效身亡”的消息,扬子晚报在封面放上一张双层床照片,痛心疾首地喊声“睡在上铺的应该是兄弟!”
《求解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云南信息报也是欲哭无泪的表情。编辑们汇总复旦投毒案、南昌研究生变成腐尸、南京两大学生为游戏挥刀相向三桩新闻,感叹:“复旦研究生投毒案或许只是大学个案,却是社会病症的一种映射。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现实,对待病人的社会解药在哪里,是我们必须去破解的谜题。”
今日重庆时报社评《“热血高校”的戾气如何消弭》,亦是针对高校连发命案而写:“如何让大学生们敬畏生命、敬畏法治,应该是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应该重视、反思,也是必须攻克的课题。知识武装的头脑只有被理智所引导,而不是被戾气所操控,才能避免救人济世的能量成为害人的帮凶……当我们为凶案而愤怒和惋惜的时候,当我们为大学生的迷失和堕落痛心疾首的时候,可曾想过:他们的脆弱,正是这个时代的缺陷。”
然而,有人已经厌倦了但凡有事就反思体制、社会、教育,相较而言,复旦投毒者动机之谜才是中国舆论当下兴趣点。
毒从何来?为何投毒?围绕这两个问号,南方都市报今刊《“毒源”指向复旦实验室》:“据黄洋的同学透露,在神秘短信帮助医院确定病因后,警方开始对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林某在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做过实验吗?’、‘他所投的毒是从动物部得到的吗?’等……据知情人透露,案发后警察曾带着林某前往实验室指认,此事很多师生都知道。案发后学校内部还开会指出,半年前以及不久前实验室曾两次丢失过该药物。多名学生向南都记者表示,该药物剧毒,国家管理相当严格,不可能在市场上买到。‘肯定是实验室流出来的,实验室的管理不够规范。因为每次使用剂量上是没有办法次次都监管的,平时想拿出来都是可以的,如果是精心策划的,那就更没问题。’”
但是,由于林某四篇专业论文涉及“N-二甲基亚硝胺”,投毒动机令同学们不解:“‘他是这个领域的半个专家了,’一名同学感慨……对于为何林某要向黄洋投毒?两人的同学都表示‘完全想不出动机’,因为两人分属不同专业甚至不同院系,除同处一个寝室外几乎没有交集。”
新京报提供了一个新猜测:做实验?根据这篇《谜毒》中的描述:“谜案发生后,校方不断否认各种有关毒案成因的传言,但各种猜测依旧不断呈现。‘现在有人说林木(化名)投毒是用室友做实验。’17日复旦大学的一位学生在电话里说。对于这一说法,警方并未回应。据记者调查,在校期间林确实在从事一项让自己感到撕扯的实验。”
记者是去查阅了林的博客,发现“老鼠让他感到恐惧”:“‘克服恐惧、克服恐惧’他在内心开始默念,希望获得平静能够触摸老鼠。不过,努力以失败告终,最终林不得不在实验室人员的帮助下按住那只鼠标大小的白色小动物。他说,对老鼠与生俱来的恐惧,让这种终年都在重复的实验,变得十分煎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