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间,平安银行率先公布了首份2012年上市银行年报。尽管平安银行业绩增长三成,同时还宣布拟每10股送6股并派现金1.7元的高送转方案,但是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周五平安银行重挫3.71%,领跌银行板块。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银行业业绩增长预期发生变化;二是,经过领涨本轮估值修复行情,银行股估值空间受到局限。另外,根据以往同行业中上市公司公布年报的经验,最先公布的上市公司业绩大都比较“亮丽”,而随后公布的上市公司业绩则很难超越。
首先,银行业业绩增长预期。近期市场对于商业银行未来业绩增长的话题颇有争议。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利率市场化后,虽然商业银行运营压力较大,业绩增速可能有所下降,但并不表示商业银行的业绩会出现“拐点”。
一方面,银行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盈利空间和经济的运行周期有着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随着管理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执行,银行的息差收入是逐渐降低的,平安银行年报显示,净利差同比下降20个基点至2.19%,净息差同比下降19个基点至2.37%;同时,由于刺激计划的贯彻,使得银行的信用成本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加快步伐,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利差空间收窄预示未来银行业将出现增长放缓。
此外,资产规模扩张是支持上市银行业绩增长的基础之一。中国国务院在向“两会”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13%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目标,是自“十一五”(2006-2010年)以来这一指标的最低目标值。不仅向市场传递不会货币超发的政策意图,同时银行的贷款增长必然受到影响。
其次,银行股的爆发总是在市场遭受重创之后。由于银行股在中国股市中的权重比例,它的一涨一跌直接影响到了指数的起落,杠杆效应明显。在去年底指数跌跌不休之际,银行股率先启动且贯穿整个行情中,银行股涨幅明显高于指数,但是,当市场恢复信心、摆脱阴霾后,银行股重归平和。
综上所述,中国银行业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业绩增速下滑、外资减持等负面消息冲击着银行股的表现。在业绩增速下滑趋势已定的背景下,能否出现“拐点”还有待验证。如何取舍,取决于投资者的偏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