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之后,荷兰海牙的核安全峰会也已落幕,海牙宣言上并非所有与会国都签了字。作为奥巴马政治遗产的核安全峰会,从2009年起为奥巴马搭建了一个新的国际交往舞台。遗憾的是,这次核安全峰会似乎已经跑题了,乌克兰、克里米亚、制裁俄罗斯等议题抢尽了风头,甚至连奥巴马本人也将这次峰会视为建立制裁俄罗斯统一战线的契机,最后的结果是,欧盟准备扩大制裁俄罗斯的范围,美国为主导的北约为俄罗斯划清了新的“红线”;中国一如既往地保持战略克制;俄罗斯则对西方的制裁嗤之以鼻,G8已经以“暂停”的方式解体。欧亚大陆成为中美欧俄四方演义的舞台,其中的精彩程度可以让后世的历史学家写出一部精妙绝伦的畅销书。

基辅,显然成为撬动世界政治的支点,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落后、低效和腐败的乌克兰成为新一轮大国博弈的起点。欧亚大陆的热点从阿富汗、叙利亚、伊朗和朝鲜一下子被吸引到了黑海边上的克里米亚半岛。更令人慨叹的是,这次危机使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权力结构更加清晰地显露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克里米亚危机是可以进入国际关系史的。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巴尔干半岛、普林西普成为人们无法忘却的历史角色一样,克里米亚、普京也上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一战并非因普林西普刺杀费迪南大公而起,而是欧洲国际体系失衡引起的,萨拉热窝的枪声不过是给各国赤膊上阵提供了一个借口而已。围绕着克里米亚,各方进行了越来越“精彩”的对弈,当然也付出了价值不菲的外交资源,在这样的棋局之下,相对收益压倒了绝对收益,一方所得为一方所失,而长远的战略收益还需要仔细思量,战术的胜利可能会带来战略的失败。

克里米亚给世人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代国际关系的窗口,冷战之后的大国博弈多半是小国充当“代理人”,而这次则是大国之间的对弈,考验的不仅是实力,还有地缘智慧。当下的世界再次确认了罗伯特·卡根的判断:世界并没有改变,在大多数地方,民族国家依旧强大,同样强大的还有民族主义野心、激情以及塑造历史进程的国家间竞争。

合并克里米亚让世界对普京的“底线”失去判断

苏联解体之后,地缘政治以“报复”的方式回归俄罗斯,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大幅度缩水,2010年普京说苏联解体是一场政治灾难,这其实也代表着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已经进入政策领域。极端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为要将高加索、伊朗甚至土耳其纳入俄罗斯的统治之下,这一普京兵不血刃(当然是刺刀下的和平)把克里米亚拿回来,一扫俄罗斯近20年来的隐忍,国内的爱国主义情绪被激发起来,普京的支持率也飙升到新高。从黑海地区来说,普京的这步棋并不差,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给黑海舰队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基地,对于稳定中亚局势也有帮助,中亚与黑海只有几百公里,切断了欧洲向中亚渗透的一条通路。

从收益来看,普京的硬汉形象进一步得到印证,获得了更大的民意支持率,同时给世界以“惊艳”,可以说普京“疯狂”的行为已经成为俄罗斯威慑战略的一部分。毫无疑问,现在世界已经对普京的“底线”失去了判断,不知道他明天会做出什么事情。奥巴马和欧盟已经为普京进攻乌克兰做准备了,此举已经暗示欧美已经默认俄罗斯“吞下”了克里米亚。普京将国际政治的游戏带回到了马基雅维利时代,就像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一样,胆小鬼是要首先出局的,这一次,普京似乎不会重蹈赫鲁晓夫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