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去了一趟新加坡。过去两年,每次去新加坡,我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在大宗商品市场,中国比希腊重要,不用担心需求和价格下跌。”我心想,这次又要听到这句话了吧。
然而,这次的情况却截然不同。没错,在大宗商品领域中国是比希腊重要。但是,人们对中国不再像过去一样乐观,而是抱着悲观情绪。令我惊讶的是,我发现新加坡交易商和他们的欧洲同行一样,都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忧心忡忡。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到8.1%,这是近3年来最慢的增速。中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其他重要指标(包括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额)也预示着,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更大幅放缓。
在为期一周的会议上,新加坡交易商和企业高管告诉我,“中国和印度需求放缓”;“情绪相当悲观”;“供给充足”;库存“不断增加”;亚洲消费者“仅能糊口”,交货“违约和延期”。这几乎和两年前的情况截然相反,当时中国及周边地区一片繁荣,交易商们问我希腊是怎么回事。
华尔街某知名银行大宗商品部的区域主管总结道:“看跌者正在占据上风,我认为这种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大多数高管都不看好大宗商品市场的短期前景,不过也有一些人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市场大概已经触底,需求可能由此好转。这种较为乐观的看法有一些根据:中国当局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大宗商品价格较两个月前的峰值已经下跌了10%至25%,这会刺激买家;下半年需求的季节性增加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尽管大宗商品交易商和高管不看好中国,对印度大多也抱着悲观情绪,但他们对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看法要正面得多。
此外,一些需求下降的情况被夸大了。凭借国内的大量库存,寄望价格走低的中国买家纷纷推迟采购,这就导致了需求螺旋式下滑。未来某个时候,这些消费者会认为价格已经足够具有吸引力,这为需求下降构筑了底部。
推迟交货和违约也是一样的情况。大宗商品交易商认为,延期和违约更多反映出中国买家正在迫使供应商降低价格、违反合约,而不是表明需求出现大幅下滑。正如俗语所言:“糟糕的不是价格,而是合约。”
尽管人们发出种种警告,同时也抱着希望,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看起来确实不如过去两年旺盛。这无疑是个问题,因为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确比希腊重要,而且简直比任何国家都重要。
译者/倪卫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