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可能是个巧合——美国在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和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之间做出选择的数日之后,中国也将向外界展示它的新一届最高领导层。之前看起来,中共“十八大”更可能于10月中旬召开,但该党需要先解决掉与名誉扫地的薄熙来有关的问题,在那之后,内定将接任国家主席职务的习近平又神秘消失了一段时间。

不论是否是巧合,美中两国领导人的换届时点都提醒人们,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将给未来数十年里的国际秩序带来深远影响。美中两国能否友好相处具有重要意义,不夸张地说,它将决定我们要面对的是战争还是和平。这两个国家是将互为竞争对手还是彼此为敌?既有强权与崛起中强权交锋的历史先例很难让人感到鼓舞。

与我交谈过的每一位有长期驻华经历的西方官员都提醒我称,西方对中国的内在运作机制知之甚少。中国已向世界开放了自己的经济,但其政治的特点以及运作机制仍然很不透明。拿习近平来说,他与外国人士的多次会面迄今为止充分地展示出了什么叫做“神秘莫测”。

与胡锦涛这位的接班人有过数小时交谈的几个人事后坦言,他们对于习近平想把中国引向何方仅形成了最为粗略的认识。没错,习近平表现得很有自信。他认为所谓的“太子党”(中共革命英雄的后代)在管理国家方面理应获得一席之地。当话题转向体育运动时,他的神情会变得活跃起来。相对于胡锦涛来说,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人脉更广。

这就是西方对于习近平的所有印象。至于他的短暂失踪,从西方外交官、间谍和窃听者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可以得出一些貌似合理的猜测。官方给出的背部拉伤的解释似乎缺乏说服力。最合理的猜测是,他接受了某种外科手术——虽不致威胁生命,但足以让他取消活动并退出公众视野长达数周之久。

如果问中国通们习近平在2023年离任前想把中国带至何方,他们给出的推测不会与纯粹的猜想有什么区别。中国崛起的事实让习近平这代领导人较他们的前任更加自信。但自信是否会发展为自大,果敢是否会发展为扩张主义?

在华盛顿,官员们在谈论中国外交政策中的三派观点。第一派观点是邓小平所谓“中国应韬光养晦”的训诫——这条原则使得鸽派和鹰派达成了巧妙的妥协。鸽派得到了关于外交冲突不会妨碍国内发展的保证;鹰派则由此相信,当中国变得足够强大时,属于自己的时刻就会到来。邓小平的这一至理名言至今仍有不少拥护者。

第二派观点认为,即使中国实力变强大了,与美国发生冲突对中国也几乎没有任何好处:互相依存是中美两国政治与经济生活的现实。但是,第二派观点得到的支持现已有所减弱。第三派观点则指出,中国已经蒙受了足够多的屈辱,在国际事务中恢复自身应有身份和地位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一派观点在解放军中拥有不少支持者。

习近平在外交政策上持何种观点至关重要。从他少有的几次公开讲话来看,他的观点更接近于鹰派。民族主义已经渗透进中共的血液中,所以,习近平不太可能在南中国海及东中国海领土争端问题上采取温和立场。至于这是否等同于中国渴望与美国展开对抗,则仍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