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可能回到过去

在中日“9.11”整整40天后,中国媒体的重要版位上首次出现了“友好声音”。

五大门户昨天均曾以首页头条转发来自环球网的《中国1500人旅游团抵日受欢迎,为一月来最大团》,在这篇援引自日本新闻网的报道中,声称“来自中国上海的1500名游客搭乘大型客轮‘哥斯达维多利亚’号,于20日抵达日本熊本县八代港。这是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的一个月多间,抵达日本的最大的一个中国旅游团队……虽然在9月份由于钓鱼岛问题中国出现了抵制赴日旅游的行动,但这一个访日团‘依然坚持成行’,并于20日顺利抵达日本,这受到了熊本县和八代市当地政府官员和市民的热烈欢迎。”

只是,对一些号召抵制日货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依然坚持成行”无异于“汉奸卖国”,时事评论员@大鹏看天下微博转发这条新闻时,就在最后加了句“不去日本,会死?”的反问。

顺便,上海人“贪小便宜”和“媚日”的名声也再一次奠定。既然新闻晨报、东方早报避而不谈,那山东大汉也就不客气了,齐鲁晚报封面满怀自豪之情,《“购岛”闹剧逼停山东赴日游。“涉日”导游、计调等改攻韩国、东南亚等市场;专家称显示真实民意》:“据日媒报道,由‘哥斯达维多利亚’大型客轮承载的1500名来自上海的游客,20日抵达日本熊本县旅游,受到当地热情接待。消息一出,在网上招来一片骂声。记者10月21日从山东多家‘曾’从事日本游的国际旅行社获悉,受9月份日本右翼‘购岛’、‘国有’闹剧影响,目前的山东赴日旅游市场已近乎停滞。而同期日本赴山东旅游的游客数量也大为减少。”

文中,记者引述了旅游业内人士对上海同行的规劝,即“中旅总社(青岛)周立刚认为,应对日本‘购岛’闹剧,赴日游首先受影响,对此,追求利润的旅游机构应该自律,态度鲜明地予以拒游”。还有学者的分析:“截至21日19:00,在新浪网《日媒称1500名中国游客抵日本熊本旅游》报道后,已有219页140006人次参与评论。几乎所有的发言都是反对该赴日旅游团的。对此,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网民的愤怒情绪‘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真实心愿’。”

“不去日本,会死?”那,去了日本,“会死?”环球时报今天承认,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中国民众都在反对千人团:“这一事件在中国网络引发复杂争议,有人认为中日民间互动应该继续,也有人认为民众应和国家利益共进退,抵制赴日旅游”。于是,社评要就此讲解“千人团和日本游大减呈现多元中国”的道理:“很多中国人放弃了前往日本旅游办事,但并非所有人,现在还一下去了1500人,这些事实的碰撞和混合呈现了全面而真实的中国。它们互相不能代替,哪一个也不能说它对今天的中国有绝对代表性。去不去日本旅游,在当下中国都能够做到自愿。这很重要。抵制或不抵制日本游,都不是官方刻意推动的。让民众有权利用不去旅游表达对日本的强烈不满,或者率意坚持将个人兴趣置于国家政治之上,政府的这种不干预应被看成中国进步的表现。”

虽然“中国社会在‘重大问题’上完全步调一致的时代永远结束了”,但这篇得获新浪重点推荐的文章仍不忘警告邻国:“当然如果因为这条旅游船去了日本,就认为大多数中国人对日本的愤怒是虚假的,其他人放弃前往日本旅游就成了错的,这同样是荒谬的……日本切不可因为去了一艘满载中国游客的客轮,就错判中国人的对日愤怒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