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这些天,央视在“新闻联播”里播出自己的系列节目:你幸福了吗?

在浙江海宁钱塘江观潮现场采访,一位埋头捡垃圾的老汉进入采样视域。年轻男记者手拿话筒上前搭讪:大爷,打扰一下,您在收瓶子是吧,您今天上午收了多少瓶子了?

老汉看见话筒,同时看到了镜头,他朝摄像师点点头,清晰地吐出几个汉字:“七十三岁。”答非所问,观众一头雾水。其实,他是自动进入了央视新闻模式:多大岁数?家里几口人?几亩地?收入多少?记者一摁开关,便一股脑儿喷出来,这是一桩国民的无偿义务劳动。

记者顺着老人的话念叨了一句:七十三岁了是吗?

老人以为在问自己的收入,赶忙回答:一瓶一角钱。

记者继续沿着自己的既定程序发问:您收了多少个瓶子了?

他以为老人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可等到的答案却出乎意料:“我现在是吃着政府啊,吃了政府的低保,六百五十块一个月,政府好。”老人一口气把记者想要的都端出来了,他以为这样便可交差,可以继续捡拾瓶子了,那才是正经营生啊。

记者显然被弄晕了,对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年轻的他似乎难以驾驭,但他觉得老人如此夸奖政府,就顺理成章直奔主题:您觉得您幸福吗?

“我耳朵不好。”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回答!以常情揣摩,如此高龄的老人,大都耳背,在海潮声和人声的喧哗里,恐怕很难听清记者在说什么。所以,这个回答可谓“实话实说”,无一丝机锋。若把老人理解为一个有趣的反抗者,就太有意味了——他故意不正面回答提问,把难堪甩给记者:我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你问的太可笑了。

我相信这是采访实录,央视如此播放,说明他们认可老头是“实话实说”,觉得真实,会打动人,而且认为自己已经圆满完成“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任务,采访对象不是清晰准确地说出了采访者要套出来的答案吗?——“政府好。”

播出来后的反响是他们难以理解的。稍有智商的都把这看成了一出喜剧,大家肆意发挥,越咀嚼越有味道,一股滑稽的后现代感油然而生:一个逼人幸福的传媒,巧遇不幸福的人民,上演了一幕机智的反讽剧。极权主义的维护者往往看不出平淡话语里的机锋,他们以自己高傲的智商面对貌似憨厚无趣的民众,他们被嘲讽而浑然不觉,这才是真正的喜剧。

《幸福了吗?》是央视名主持白岩松一本自传的名字,本身含有白氏自我讥讽的味道,如今被发展成一个每日一问的常规栏目。一个事关个人隐秘感受的话题,在青天白日下做成色诱炮弹,打向一个个弱势个体,本身便有几分滑稽意味,从“我姓曾”到“我耳朵不好”的几则“问与答”,构成黄金周期间吊诡的风景,在蝗虫般聚集的诸多旅游场景面前,生发出别样的意思来。

你幸福吗?

观看“风景”的人,哪个又能说自己不幸福呢?

【作者专栏文集《在和风中假寐》已经出版,敬请关注。】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