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星期三,中共“十八大”闭幕日。
闭幕会的上半段议程,是闭门会议。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外,上千名中外记者等候两小时后,获准入场旁听下半场。
尾声是三项表决:政治报告、中纪委报告和党章修改案报告。胡锦涛总书记主持表决: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请举手/弃权的请举手。三项表决结果,均全票通过,无一人反对,无一人弃权。大会堂内,巨大的扩音器里,不时传出各种男声错落有致的报告“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通过!”。全场,爆发热烈掌声。
当晚,中国国家电视台CCTV的“十八大”特别新闻中,没有出现这段“没有”的画面。
走出人民大会堂时,耳边恍惚,仍有“没有/没有/没有”的幻听。 新闻中心,邂逅一位外国记者同行,有些低潮:“这次特地飞来北京,报十八大,最重要的就是见证明天的新领导层上任与媒体见面。但中方说,名额有限,我未得到请柬”。我安慰她,让她再与中方好好协商,放在替补名单上。听罢,她赶紧上楼找新闻官,协商去了。
1987年11月2日,中共十三大闭幕后,当时的总书记赵紫阳应大会发言人之邀,率另外四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并接受提问,开启一个新惯例。此后,从十四大到十七大,一中全会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层后,常委们都会与中外记者见面, 成为媒体追逐焦点。
大会新闻中心通知说,周四的见面会安排在一中全会结束后,11点许开始。不到九点,我赶到东门外时,已有上百中外记者等候。 摄影摄像记者居多,多扛着摄像机和三角架等重家伙。新闻中心一官员告诉我,见面会共邀请了260多位外国记者,尽量照顾国际媒体。
早上,突来寒流,风有些刺骨冻人。队列中,一位外国记者,指着手上的请柬说:“这里有个注意事项,特别提醒严禁携带武器、弹药和爆炸物。”此段文字果然幽默,众记者,已忙碌一周,大笑。暖身。
按照惯例,每届党代会闭幕后次日,即召开一中全会,通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人选。因一中全会属闭门会议,中外记者们直接在东大厅等候。 闭幕日那天,我在安徽厅,邂逅美国女摄影记者Gwendolyn。她已过花甲之年,高大,但腿脚不便,拄着手杖。她在哈佛拿的政治学博士,但一辈子给了摄影。她抱怨说,在场很多记者未经她许可,随便拍她照片。她很不喜欢。她要求一位记者把拍她的照片立马给删了。她从钱包里拿出一张仅书签大小的黑白老照片,说:“我不重要。 他重要。”
照片上,是一脸笑意的中年胡锦涛,一束射灯漫洒在他身上。 这是1992年Gwendolyn采访中共14大时给未满半百的胡锦涛照的。二十年前。胡总首度进入中国最高权力层,成为最年轻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当时,总书记江泽民这样介绍他:“这是一位年轻人,胡锦涛同志,今年49岁。”政治磨人。外界已很多年没有看到胡总如此阳光释怀的微笑了。Gwendolyn告诉我,明天她要去拍胡锦涛政治生涯的最后一天,完成一个时代的记录。
东大厅内,除了官员与警卫的预留席外,几无空座。得一工作人员相助,我在两家海外重要媒体高大的摄像机位空隙,找到一个站位。背后摄像台阶上,一位欧洲电视记者正在责骂日本同行的摄影凳太高,挡他的镜头。平时通情达理的同行,到了现场一线,也有翻脸的时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