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呼声四起,要求消费主导的声音亦日复一日。对于官方消费数据是否低估、低估几许,各界也一直充满争议。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统计学系主任朱天撰文指出,中国消费率太低的流行观点,是基于错误的理论和对官方统计数据的肤浅理解之上。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增长仍然低迷,要求刺激、拉动中国国内消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国消费过低、储蓄过高、经济增长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的确,根据官方统计,消费只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8%,这意味着总储蓄率达到了52%!这些储蓄不仅为占GDP 48%的国内投资提供了融资,同时也以资本外流的形式,为占GDP 4%的净出口提供融资。相比之下,在全球范围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平均为80%,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88%,欧盟则刚刚超过80%。中国的消费率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也大大低于自己20年前60%的水平。按照现在流行的观点,中国人的消费不足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必须采取刺激消费的政策,一方面来帮助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其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然而,关于中国消费率太低的这种流行观点,其实是基于错误的理论和对官方统计数据的肤浅的理解之上的。首先,这种观点错误地假设了需求可以驱动增长。当经济在低于其潜在产能的水平运行时,需求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当前或短期的经济增长率。这是传统的凯恩斯理论,我们对此都没有异议。但是一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依赖于其生产能力的扩张,而这取决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的速度。也就是说,投资而不是消费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如果消费需求就能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穷国了!

低消费率的另一面是高储蓄率,它使得一个国家可以在不依赖于外债的情况下实现高水平的投资,这也是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得以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1990年到2010的二十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5%,与此同时,消费的增长也达到了8.6%(考虑通胀调整因素后)。虽然消费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但高达8.6%增速已经非常了不起,因为世界平均水平还不到3% !同一时期的印度——另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其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5.8%,也低于其GDP6.5%的年均增长率。听起来也许有些拗口,但中国相对低的消费率正是其很高的消费增长率的重要原因。

那些熟悉经济增长理论的人应该会同意上面对于消费驱动经济增长这种流行观点的批评,但可能会有人指出,中国不到50%的消费率也低得太不寻常了。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个经济体长期保持了这么低的消费率;即使是已经发达的东亚经济体在他们快速增长的时期内似乎也没有经历如此低的消费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中国的投资效率可能就太低了,投资过多时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个论点:官方统计数据大大低估了中国的消费水平。中国真实的消费率应该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10到15个百分点,达到GDP的60 - 65%,对于快速增长的经济体而言,这其实是一个正常的也是理想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