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么;事实上,如果我们面临的冬天足够漫长,就像《冰与火之歌》中的临冬城臣民那样,那么温暖的到来将变得极为缓慢,就像当前仍处于“史上最严厉调控”拉力赛中的中国房地产。
比起中国经济的争议,对于中国房地产的争议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全国房价的小步回升,11月70个大中城市逾七成房价环比上涨,北京、上海11月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上涨0.6%和0.2%,甚至北京土地拍卖开年又现比起拍价高491%的最高溢价。
由此,对于中国房地产一轮热潮再起,有论其起底回暖者,亦有讥之谓“死猫跳”者。中国房价到底高不高?正如我曾经在专栏《谁在推高中国房价》详细分析过的,标准不同,答案也不一样。
首先,从20年的数据看,房地产价格随居民收入水平而上升,一套房屋的售价的上升速度基本上户均收入速度相当;其次,房屋售价与家庭收入之比在2004年之后上升,现在约为7.6,这意味着7.6年的家庭收入可以买下一套住房,比发达国家高不少,但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大致相当。
那么为什么房价痛苦指数如此之高?这其实是一个分配问题。笔者根据相关数据测算,约有五分之一的家庭的房价收入比低于4.7,对它们来说房地产价格并不高,房地产是很好的投资标的;对于剩下的五分之四的家庭来说,房价收入比分别大概为6.3、8.4、11.4、19.7——这意味着至少六成以上的居民对房屋的负担能力很弱。
换而言之,房价对少部分人确实不高,对于一般民众确实不低,民间抱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贫富不均的事实。这一信息事实上在西南财经大学甘犁教授主持《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有不少反映,他们测算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61。报告曾揭示城市户口家庭的平均资产达到247万元曾引发不少质疑,其中不少来自房产,但事实上247万元是全部数据汇总之后的平均值,更具有指标的意义的城市家庭资产中位数仅为40.5万元,这反映出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已经不容回避。
中国房地产如此重要,甚至被称为全球最重要的行业,房地产投资超过中国固定投资的四分之一,而固定投资则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而且这一趋势中短期之内不会改变。根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预计2013年固定资产将增长22%左右,房地产投资将增长15%左右。
考察中国房市有不少指标,但是房地产投资品的属性大过消费品则是不争事实。房价主要是投资变量,其涨跌受到利率、中美利差等投资类经济指标的影响,而不是作为消费品属性来变化。
也正因此,比起房价走势的跌宕,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房地产与中国其他行业一样,也逐渐步入产能过剩怪圈。产能过剩看似用来形容生产性企业的供过于求,但是考量近些年房地产企业的在建面积与销售面积的变化,则不难判断中国房地产未来数年供过于求局面已经形成:09年之后,在建面积与销售面积的比例已经从3左右扩大到5,这意味每销售出去1平米房子,其背后还有5平方米的在建房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