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雾霾推手

虽然不再像半个月前那样惊诧莫名,但面对本轮来袭的雾霾,人们也难免倒吸一口冷气——130万平方公里!

周一,在大雾预警之外,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霾蓝色预警信号,这是中国首次发布单独的霾预警。而后,环保部昨天公布了那个笼罩中东部大块地区的灰霾面积数据:“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城市空气质量为六级,属严重污染;郑州、武汉、西安、合肥、南京、沈阳、长春等城市空气质量为五级,属重度污染。”

如此大面积的空气污染范围,令身居羊城本可畅快呼吸的媒体都要向北方投以同情目光。广州日报就是把“13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标在头版,以一个山东小男孩戴着防颗粒物呼吸器的模样带头,拼图各地口罩大军;南方都市报整张封面就是幅灰蒙蒙的北京街头图片,谐音而叹“别把我霾在这冬天里”。

身处严重污染之地的齐鲁晚报封面号召“斗霾”。除了传达“济南再次停驶部分公车”以及“我省今年将修订‘大气法’”的消息外,这份山东畅销报纸还要用头条评论呼吁《雾霾天,送礼公车还是熄熄火吧》:“上榜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权力部门集中的直辖市和省会,与往年春节临近因公车送礼造成‘节前堵’的名单几乎如出一辙。可以断言,和‘节前堵’一样,此次的‘节前霾’中,形形色色送礼的公车恐怕也是推波助澜的元凶之一。”

要送礼,最重要的是送到皇城根下。最悲切的抱怨声还是出自北京。微博上昨天已经流传着与时俱进的新段子,“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宋丹丹用手机拍下窗外的乌烟瘴气,自叹“在北京出生长大生活了五十年,出国潮及各种诱惑都没能让我离开这个可爱的城市。今天,我脑子里一直在转:‘我该去哪里度晚年呢?’”

《再中“霾伏”》——这种感受同样体现在了今晨的新京报上。编辑们在头版放上机场、鼓楼、CBD、故宫的蒙尘影像,通报“本月仅5天无霾”,以及《战雾霾启动更严减排措施。3成公车停驶,103排污企业停产,渣土车禁上路,至少实施至周四24时》。

北京市政府召开空气重污染日应急工作紧急会议,要求停驶30%的公务用车的消息,昨天下午一经发布,即有@人民日报带头追问“谁来监督执行”。根据新华社稍后补充说明,北京交管部门已承诺,将根据此前上报的车号、车型,“及时监控、拍摄违反停驶措施上路的党政机关机动车”。

于是,在通报公车贴“重污染日停驶车辆”的同时,新京报又把目光投向工地扬尘。望京SOHO工地因为雾霾天仍施工不幸成为反面典型——报道中最后一句是“记者采用多种途径联系潘石屹未获得回复”。

潘石屹是SOHO中国董事长,也是中国民间关注空气质量的最重要意见领袖。昨天早晨,贴出美使馆数据显示已爆表的空气污染指数后,他响应太太@张欣对伦敦治雾的经验介绍,说了一句“人大尽快立法”,稍后更公开呼吁北京巿委书记、人大主任、巿长尽快出台北京清洁空气法案,并宣布自己会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相关网络投票结果。

新京报虽然揭发了这位地产商的工地状况,但也用社论《在雾霾中下决心推动空气立法》响应了这份吁求——“如果没有周边地区联动,无论出台多么‘严厉细致’的条例,北京都不可能单方面彻底改变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有必要在全国层面出台‘空气清洁法’,明确全国各级政府、企业、个人在空气治污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