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将近4个季度的连续下滑后,中国主要港口的铁矿石库存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数据显示,中国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量在今年年初的第一个星期达到了7297万吨,与上个星期相比出现了大约3个百分点的回升。

更为重要的是,铁矿石的港口库存量跌至2010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与2011年第一季度的峰值相比下降了大约30%。与此同时,铁矿石价格也迅速攀升至153美元一吨,与去年第四季度的低点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根据笔者调研,随着近期需求上升,中国钢厂开始购买更多的铁矿石。市场消息也显示,中国钢厂的平均铁矿石库存近期上升至25 天的用量,而在去年第四季度时则大约为15 天,但仍然低于历史平均30 天的用量。这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已经结束“去库存”,并开始“补库存”进程。

一直以来,市场将铁矿石以及相应的钢铁库存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先行指标,而这一指标出现更加健康的表现,似乎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去库存”进程已经接近尾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很可能渐次展开。

尽管铁矿石和钢铁作为重要的上游原料和产成品,其指标性意义不容忽视,但与此同时,也需要参考其他关键行业的指标,来对整体经济局势作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判断。

笔者此前曾经对各关键行业的库存量进行一定的梳理,并从中发现煤炭行业的库存量相对较高——到去年年底,煤炭社会库存以及山西主要矿商的煤炭库存都达到了2005年以来的最高点;而中国重点电厂的电煤库存量也达到了30天的平均用量,这几乎是历史均值的一倍。

而眼下,煤炭社会库存已经开始缓慢下滑,而电厂的电煤库存则到去年年底下滑至20天的用量,煤炭价格也因此出现了小幅度的反弹。以焦炭的现货结算价格为例,其价格也在近期反弹至1650元每吨,与去年9月份的低点相比出现了将近30%的上涨。

而在产业链的下游,商品房的成交量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放大,新建住房的存量也逐步回到合理区间附近。主要房企不仅创出了销售量的高点,也开始加紧购置土地,这也暗示着房地产的“去库存”进程也基本告一段落。进入新年,重点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继续走高,预示着市场信心在不断修复。

整体来看,主要行业的库存指标出现下滑,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来说,将有着较为正面的意义。总结库存下降的原因可以发现,首先,经历了两年痛苦的调整之后,多数行业的库存销售比例已经回到了正常区间,这让多数企业有余地加码生产。同时,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财政支出进程加快,中国新的政治经济周期的开启,以及较为宽松的货币和流动性环境,也带来了市场基本面和情绪面的改善。长期低迷的中国股市也因此受到了明显的提振。

去库存进程进入尾声,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根据十二五规划,城镇化也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这也意味着中国在2013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在较为快速的水平上。煤炭、钢铁以及房地产等典型投资性行业在近期出现的复苏迹象,是这一思路的体现和贯彻,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将需要重新依赖基建投资。新政府已明确要发掘“改革的红利”,加上基建的支持,消费的逐渐提升,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责任编辑 徐瑾 jin.x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