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旋风一般对东南亚三国进行访问,除了签订了一些经济合作协定之外,更重要的是廓清了自己的外交蓝图,不妨将其称为“安倍主义”。

客观而言,安倍主义是日本新政府面对东亚国际格局作出的积极主动的调整,一改民主党政府被动外交的态势。然而,安倍晋三试图构建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外交体系,这一宏大的目标似乎顺应了日本社会右转的风潮,但是严重超出了日本的实力与国际地位。心有余而力不足,“安倍主义”犹如舞得起兴的蜡枪头,需要回到正轨。

“回锅”首相一展宏图

在首相走马观花的日本政坛,安倍晋三能够梅开二度,“回锅”当首相已是奇迹。赢得大选之后,安倍晋三便拿出“治乱世用重典”的姿态应对内政外交难题。通过扩张财政、提高CPI、压低日元汇率等措施试图为日本经济注入活力,激活“日本增长”的发动机。为了逼迫日本央行开闸放水,释放货币,安倍晋三甚至以取缔日本央行独立性为要挟。安倍晋三能够“提前”当选首相也要“感谢”野田内阁应对外交难题无力,尤其是中日钓鱼岛对峙,让民主党没有完成任期便在大选中惨淡下台。

2006年,安倍晋三在接替小泉纯一郎担任首相之后,将中国作为出访的第一站,打破了小泉任期中日关系的冰冻状态。这一次,人们一度希望安倍晋三能够再度出手扭转中日关系的僵局,但事实是安倍采取了“绕中国”的外交部署。

与第一个任期相比,安倍晋三对华外交政策可谓冰火两重天,但目标是一致的:谋求日本的国家利益。安倍晋三抨击民主党政府被“友好主义”掩盖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安倍甚至认为,小泉连续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的外交资产,因此,他对第一个任期中未能参拜深感遗憾,可以预见2013年安倍将出现在靖国神社。

在安倍眼中,小泉时代的对华政策是成功的,以参拜挑战中国并以此为筹码进行外交周旋。正基于此,重返首相大位的安倍并不急于改善对华关系,反而试图“围堵”中国。在访问东南亚三国时提出了五项原则:价值观外交,与东南亚国家一起致力于民主的普及;用法律而非武力手段确保海洋的自由、开放;促进贸易投资;保持文化与传统的多样性等。前两项是安倍首访东南亚三国的主要原因:以价值观寻求与东南亚国家的最大公约数,以共同价值观拉拢东南亚国家也是美国的外交策略,安倍是希拉里的好学生;以海洋争端将日本归到“受害者”的营垒。

安倍晋三的东盟三国之行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却阐述了他的外交蓝图:整合周边外交资源、重塑日美基轴、应对中国崛起,不妨将之称为安倍的“三环外交”。在安倍访问越南、泰国和印尼之前,副首相麻生太郎访问缅甸,签下大单,外相岸田文雄访问菲律宾、文莱、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在一个月之内日本政界高官集体出访东南亚各国,足见东南亚在安倍外交棋盘中的分量。

东南亚诸国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东盟十国的一体化程度在提升,2015年建成经济共同体,区域内实现零关税。东南亚的劳动力、市场都是安倍振兴日本经济的重要支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除了军火订货的刺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东南亚提供了原料基地与市场。而今东南亚诸国已经从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来,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日本需要搭上东盟发展的快车。日本是越南最大的官方开发援助(ODA)来源国,泰国是日本最重要的电子、汽车生产基地,印尼为日本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缅甸开启政改风帆之后,日本频频示好,麻生太郎访缅不仅签下大单,而且减免了大量债务。在“10+1”自贸区建设中,日本落后于中国,因此,安倍晋三试图追回比分,安倍在访问东南亚时提出自己的主义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