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股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近日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引起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各方亦寄予厚望。最近两年中国股市熊气弥漫,2010年、2011年上证综指分别下跌14.3%和21.7%,两年累计跌幅高达32.9%,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股指跌幅榜首。在中国经济增速一枝独秀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却疲弱不堪、熊冠全球。股票市场走势与经济基本面背道而驰,新股毫无节制的圈钱被认为是中国股市跌势不止的罪魁祸首。
面对股票市场的疲弱不堪以及投资者对中国股市长期以来重融资、轻回报现状的不满,在近期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笔者认为,新股发行制度在几经调整之后面临新一轮改革。
2007年4月,笔者曾给《中国经济报告》撰文“期盼打破暴涨暴跌的怪圈”,对当时弥漫于市场上空的‘三年大牛市’、‘黄金十年’的乐观预期深感忧虑。认为牛市的基础依然脆弱。仅仅半年后,曾经牛气冲天的中国股市就踏上了又一轮漫漫熊途。
制度性缺陷是导致中国股市陷入暴涨暴跌轮回的根源。尤其是新股发行制度需进行彻底的改革、而不是在现有的框架内修修补补。只有当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上市公司的行为能够得到有效规范和制约、上市公司质量总体上能够不断改善、提高,这个市场才会迎来持续的繁荣,而不是深陷暴涨暴跌的轮回难以自拔。
通常而言,成熟资本市场对股票融资有自我约束、自我调节机制:在股市长期低迷、市场估值水平显著下降后,当股票发行人认为其股票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发行新股很可能损害其原有股东的利益时、以及承销商认为当前的市况有可能造成新股发行失败时,一般会推迟其股票发行,如2011年4月即获准在香港发行H股的光大银行因受市场冷遇、其H股IPO也一拖再拖,至今其H股IPO仍无明确的时间表。
然而,中国股市却并没有这样的自我调节机制,在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下跌后,新股发行依然源源不断,上周5只新股发行,发行市盈率仍高达30倍甚至40倍以上,小盘股的中签率仍然仅有0.5%左右,本周新股国瓷材料IPO市盈率仍高达55.3倍,上周上会新股9只、本周上会的新股高达12只。很显然,在这种新股发行状态下,市场化调节不可能减缓新股发行的节奏。
股市跌跌不休,新股发行热情不减。一方面股市在经历长期下跌之后,大量资金因股市缺乏赚钱效应而不断撤离股市,另一方面,中国股市对股票融资没有自我约束机制,新股发行不断从市场抽血,一个不停地抽血而没有输血的市场,最终必然因严重失血而陷入休克。
事实上,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股市对新股发行缺乏自我约束和调节机制,市场每一轮大熊市后都不得不暂停新股的发行,以给疲弱的股市提供休养生息的时机。
2005年5月25日上证综指跌破1100点后新股被迫暂停,此后上证综指于2005年6月6日探底至998点获得支撑,直至2006年6月2日上证综指上涨至1600多点时,新股才恢复发行。2008年9月16日上证综指跌破2000点,管理层暂停了新股发行、并推出一系列救市政策,08年10月28日上证综指探底1664点后止住了下跌的步伐,此后直到2009年6月29日上证综指上涨至2900点时才重新恢复了新股发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