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经济展望”讨论,议题是世界经济面临的各项挑战,由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阵容十分庞大,大到无法展开深入探讨。他们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负责人,但有趣的是,没有一个人代表欧元区国家。相比达沃斯论坛上普遍越来越乐观的情绪,这场讨论则要冷静得多。

在这场讨论上,三个观点比较突出。

1. 人们普遍认同,欧洲央行(ECB)为银行提供无限量长期贷款的行动,为欧元区解决其危机赢得了大量时间。金融稳定委员会主席、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提出了一个大胆预测,即他认为发生大灾难的风险已经过去了。“(如今)欧洲不太可能发生雷曼式的灾难。这一点很重要。”其他嘉宾也都持类似观点。

2. 非欧元区代表明确表示,欧元区必须首先采取更多举措,建立一道有效的防火墙,阻断危机蔓延,只有欧元区这样做了之后,其它国家才有可能考虑向IMF提供更多资源,或付出其它努力以表现更大范围的世界团结。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再次表示要“先看看它们钱的颜色”;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戏剧性地举起她的手袋,向在座嘉宾为IMF筹资,但也认同欧元区必须先做更多。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建议则要直接得多。他们指出,当年他们国家发生危机的时候,政府采取了一些艰难措施,欧元区也不应例外。

3. 危机尚未结束,尽管达沃斯和金融市场上的情绪已变得更加乐观。香港特首曾荫权(Donald Tsang)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他对在场听众表示,香港预算平衡,储备相当于两年的公共支出,就业充分,增长非常快。“看起来一切都非常健康,“他说,又补充道:“但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恐惧。”他的意思是,在这个彼此紧密相连的世界,他不敢保证,欧洲如果崩盘,不会严重到把像香港这样看似稳健的经济体也拖入无底深渊。

达沃斯上的乐观情绪看似诱人,但全球经济仍困难重重的现实还是挥之不去。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