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其它国家忙于应对做空股票的负面影响之际,中国最近却尝试允许基金经理做空股票,这突显出中国政府热切希望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并促进国内资产管理业的成长。

中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这迫使公司在银行面临贷款限制之时、仍然要依赖银行融资,并导致个人投资者在追寻更高回报时,投资选择寥寥无几。

对于中国人的储蓄而言,与动荡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相比,银行算是更加安全的“管家”。如今,普通投资者再也买不起房产。然而,通胀(尽管最近已降至5%以下)因素加之利率水平受到管制,目前储户存款实际上面临着负利率。去年的低收益,引发资金从存款向回报较高、风险则高得多的影子银行体系逃逸。

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指出,在全球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要向出口依赖度较低、也更为平衡的经济转型,就需要国民从储蓄中获得更高的回报,以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为了实现这一点,投资者需要更多的专业化管理,来帮助他们从投资中赚取回报。

2010年,中国共同基金管理资产与存款的比率为3.3%。其中,共同基金管理资产的定义很广,包含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与之相比,美国的这一数字为143.4%。

但就在大国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的私人银行部门争相吸引家庭储蓄和企业家财富的同时,资产管理业也正逐渐发展成形。

“资产管理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十分重要,”春华资本(Primavera Capital)创始人胡祖六(Fred Hu)表示。春华资本是一家私人股本公司,在北京和香港设有办事处。“现在有了更多富有经验的基金经理。市场会进步得非常快。”

根据北京毕马威(KPMG)的数据,截至2011年年初,中国证监会(CSRC)已经批准60家公司管理700多只基金,总规模38000亿元人民币。同时,根据中国金融数据供应商万得资讯( Wind Information)的数据,1000多只私募基金正处于筹备阶段。

中国本地基金管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催化剂”,是全国社保基金(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它管理着指定用于向退休工人支付退休金的资金,截至2010年年底,规模为8570亿元人民币。

全国社保基金远不如规模大得多的中投公司(CIC)(主要任务是海外投资)那么出名,但培育了传统和另类投资基金,包括一些最受尊敬的国内私人股本集团。今年,“全国社保基金成为展示机构投资先锋作用的秀场,”上海咨奔商务咨询有限公司(Z-Ben Advisors)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

毕马威表示:“机构投资者目前已取代散户投资者,成为推动股市的主力军。国内外机构所发挥的作用都在不断扩大。”

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尽管大部分或全部收入来自海外,却在中国办公,这是它们日渐成熟的标志,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涌金资产管理(Prime Capital Management)和嘉泰资本(JT Capital)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如今,这类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国际私人权益集团、为了在中国本土募集人民币资金而存在,但随着这些公司进一步发展,预计它们未来会将目光转向中国国内市场。

比如,高瓴资本2005年在北京成立之初,启动资金是由耶鲁大学基金会(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万美元,如今,它管理下的资产规模已接近60亿美元,大部分来自美国顶级高校基金会。2011年,嘉泰资本也在北京成立,北京一家共同基金和咨询企业嘉实基金管理公司(Harvest Asset Management)为其提供了启动所需的种子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