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研究中国经济的顶级分析师曾预测,今年1月中国央行会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而放松货币政策。可中国央行并没有这么做。

货币政策未见放松,投资者应该感到失望吗?中国政府看来对经济形势很有信心,投资者应该感到高兴吗?还是说,他们完全盯错了目标?

上周,里昂证券(CLSA)驻上海资深经济学家罗福万(Andy Rothman)呼吁大家不要太过关注中国的存准率:

想知道我们的建议吗?你花点时间看一下绝对会有很大的收获!

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存准率在大多数国家都已很少得到使用了,但它在中国央行的工作中却处于中心地位。上调存准率意味着,银行必须把更多存款存进央行,其放贷能力受到削弱。当然,下调存准率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对放贷的限制会有所减轻。

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准率调整已成为中国政府货币政策立场的代名词(这一点与利率调整很是相似),上调被视为政策收紧,下调被视为政策放松。

但罗福万认为,这个“指代”恰恰是问题的核心。中国存准率的变动并不意味着政策放松或收紧。相反,它只是一种“冲销”手段,也就是把涌入中国经济的外汇(特别是由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吸收掉。

随着外汇积累速度放缓,罗福万预测,今年中国可能下调存准率200个基点左右。下面这张图表清楚地展示了存准率和外汇储备之间的相关性:

那么,又该如何解释为什么存准率对收紧和放松货币政策意义不大呢?答案是,中国政府的“武器库”里还有一件威力更强大的工具。

党通过人事系统对国内所有的银行实施控制,甚至控制到分行一级,因此,它能为每一家银行设定贷款额度,绕过存准率限制来管控贷款规模。这个系统很有效,因为不遵守贷款额度的银行人员很快就会被解雇。

我们看过贷款额度之后得知,去年中国银行业放贷总额达7.47万亿元人民币,今年的放贷总额目标则被小幅提高至约8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政府已然在实施适度宽松的政策。存准率将只是一个跑龙套的。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