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国受益于其秉持的“不干涉”外交原则。中国明确表示不愿卷入别国内部事务,这种立场鼓励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北京方面建立了联系。如今,遍布海外的中国工人约有85万,其中许多分布在亚洲、中东及非洲一些局势紧张的角落。
但最近发生在东非的几起事件,对这种旁观原则的可持续性构成了考验。在南苏丹近日宣布独立后,苏丹和南苏丹就如何分配石油收入产生争端,打断了中国第七大原油供应国的原油供应。该地区的政治动荡还导致29名中国工人遭劫持,这引发了北京方面的普遍不满。
迄今为止,中国在苏丹问题上一直依靠其他国家出面斡旋,这是一种省事的办法。去年南北苏丹签署的和平协议,就主要是由美国、英国和挪威组成的三国代表团调解达成的。最近为解决上述石油争端而展开的斡旋努力,则是由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牵头。
不幸的是,对北京方面而言,“搭便车”已不再是一种选择。非盟提出的石油收入分配方案遭到南苏丹反对,这使得非盟声望受挫、不适于再担当有效的调解人。至于美国,它对苏丹的长期制裁以及去年它参与分割苏丹的事实,使得它与喀土穆方面的关系极不融洽,难以赢得后者的信任。
这就留下了一道政治缺口,而由中国来填补这一缺口就十分自然。中国向喀土穆方面提供的大笔贷款使得它对苏丹政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另外,尽管北京方面与朱巴方面长期以来都对彼此心存疑虑,但南苏丹的谈判代表仍然承认,中国是南苏丹的长期战略伙伴。
随着经济和政治紧张气氛升级,该地区可能会爆发新的武装冲突。在此情况下,中国加大对南北苏丹事务的参与力度无疑是合乎该地区愿望的。这也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
“不干涉”原则在帮助中国进军发展中世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中国若想维护这些经营起来的利益,就不能总是退居一旁,期望别人出面解决问题。
译者/何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