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低效率”——这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亚洲金融危机来临之前,韩国最常听到的词。
1988年首尔奥运会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当年韩国人均GDP突破4500美元。奥运会期间,韩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随后,过热的投机令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强硬的工会则让工资开始猛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韩国工资年均增长11%左右。各种成本的上涨以及诸多管制,使得企业经营成本日益增加,但韩国未能成功改变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这个原因,韩国经济逐渐失去了其成长动力。
但1997年底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韩国经济。1995年韩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1779美元,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但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负增长6.9%,韩元大幅贬值,1998年韩国人均GDP急降到7724美元。直到2000年,韩国人均GDP才恢复到11347美元。人们对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经济改革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当时的改革,韩国经济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中韩日三国举办奥运会的年度——中国是2008年,韩国是1988年,日本是1964年——也许可以作为各自经济发展阶段的非正式参照。由于中国地大人多,同时显现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特征,甚至一些偏远地区仍处于落后国家的阶段,因此,不能直接拿中国与韩国对比。但整体而言,可以说,当前中国经济的状态,类似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韩国经济的状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本开始攀升,但是其经济效率往往没有跟随成本的上升而提高,这最终会导致“高成本、低效率”的出现,往往使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年均10%的快速增长,增长背后的最大动力是廉价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以及地价。然而随着物价、工资、房价的上升,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失去了优势,当今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
令人忧虑的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仍然任重而道远。不妨将“高成本、低效率”的前一阶段称为“低成本、低效率”。在这个阶段,与中国竞争的无疑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即使效率低,但可以利用更为廉价的成本打败竞争对手。但是,成本高涨后,即进入“高成本、低效率”阶段后,中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的竞争对手已应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发达国家。在进入“高成本”的状态下,最好的做法莫过于通过“创新”来提高附加值以及效率,即实现“高成本、高效率”。或者,通过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倘若整个社会以及企业不断力争并实现上述内容,它可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并顺利进入通往发达国家的路程,可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韩国展示了一个很好的先例。与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国家不同,韩国有幸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去年10月25日,亚洲开发银行(ADB)发布一份题为《亚洲2050:实现亚洲世纪》的研究报告称,通过培育中产阶级以及转换到知识经济,韩国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该报告高度评价道,韩国高等教育普及度高达95%,超过美国的82%;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为3.4%,位居世界第三;超越“追赶式发展”,并实现以企业家精神以及技术革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