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全球金融市场准备迎接有关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更多证据。中国将在这天公布第二季度经济数据,预计整体增速将跌至三年来的最低位。

不过,在聚光灯下的整体数据背后,有多个不那么为人关注的所谓先行指标似乎表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欧美步履维艰之际最有希望遏止全球衰退的一支力量)正在变弱,但距离崩溃还很远。

此外,分析师们表示,过去一个月里中国官方大幅提高了政策的刺激力度,这将为今年晚些时候中国经济增长回升做好铺垫。人们普遍预计,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增长了约7.5%。

“很多事情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包括降息、流动性注入、增加放贷,以及批准上马更多基础设施项目,”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沈建光补充说:“我们可能会在第四季度看到相当强劲的回升,从而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达到8%。”

在世界上一些最成熟的经济体里,设计一个可靠的先行指标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分析师们混合使用不同的数据点,试图抢先一步预测出增长。

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快速增长和变化的国家,这项任务的难度更是大得多,因为几乎没有什么一致的参照点可用于比对。然而在近几年,多个中国经济先行指标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它们较好地预测出2008年底的经济放缓,也较好地预测出随后的复苏。

其中三个最受推崇的先行指标——由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一个指标,其次是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个指标,第三个是官方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均从2010年初开始呈现下行趋势,与中国经济本身的走势吻合。

但与2008年时的急剧下降相比,这一次的下降曲线要平缓得多,而且近几个月来它们的下降速度有所放缓,暗示中国经济将迎来企稳阶段。

在中国,很多投资者对官方增长数据的可靠性抱有怀疑。有鉴于此,先行指标还能扮演核实政府数据的有用角色。例如,经合组织的先行指标就包括化肥、机动车产量,以及楼房开工量。

预测中国经济增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分析师们表示,解读政策走向要简单得多。单是银行新增贷款这一个数据点,就能一叶知秋地捕捉到官方在试图实现什么目标,因为中国各银行是国有控股的,是国家刺激或冷却经济的主要渠道。

昨日发布的最新银行放贷数据证实,中国政府明显在试图支持经济增长。6月新增贷款达到9200亿元人民币,高于5月的7930亿元人民币,且增幅大于预期。

野村证券(Nomura)经济学家张智威在一份简报中写道:“这些数据发出了又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政策放松的效应确实在系统中传递着。这对我们的看法形成了支撑,我们认为GDP增长已在第二季度见底,下半年将出现反弹。”

银行放贷激增的数据出炉之前,中国央行在过去一个月里两次降息,中国总理温家宝也再三承诺要增加政府支出。

如果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达到7.5%,而且事实证明这真的是中国本轮经济周期的谷底,那么认为中国目前的放缓是软着陆的评论人士将得到一些佐证。

从2010年至今,中国经济增长率峰顶至谷底的幅度将为大约4.5个百分点。这将与上一轮减速周期(从2007年至2009年初)8个百分点的跌落形成反差。

译者/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