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
一、神圣领土
晨间,新华网头条是那篇新华时评《日本政府“购岛”闹剧无异于“玩火”》,斥责“在7月7日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称,为保持对钓鱼岛的稳定管理,日本政府正就购买有关岛屿并实现‘国有化’进行综合研究。此举无异于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玩火’。”作为配稿,副题中所列是“钓鱼岛是中国神圣领土决不允许买卖”、“日本‘购岛’闹剧非演砸不可”、“日在钓鱼岛所作所为将激怒两岸民众”、“中方向日方提出交涉”、“中日关系需扶正压邪”。
迄今,以“闹剧”一词形容“购岛”事件仍是中国媒体的集体口径,那篇《日本“购岛”闹剧非演砸不可》即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封面。国际问题专家华益文强调:“要是一般的‘闹剧’倒也罢了,问题是,日方上演的‘购岛’闹剧涉及中国领土主权问题,如果任其演下去,将有可能导致钓鱼岛问题失控,引发中日关系新的紧张,对两国在重要领域的合作造成新的冲击。”
“一不要幻想谎言千遍就能演变成真理”;“二不要幻想小动作就能演变为既成事实”;“三不要幻想酿出苦果就能让中国人民吞下”——列出对日方的三点忠告后,文章宣布:“如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升级举动,中方将不得不作出强烈反应。”
在对日军侵华怀有最深苦痛记忆的东北,《辽沈晚报》总编也决定用今日头版头条转载稿件,即《日拟把钓鱼岛“国有化”,<解放军报>就此发表署名文章,日本应停止制造钓鱼岛新事端》。
通过中国军方喉舌发表的这篇文章刊于昨日第4版,正是置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那句“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允许任何人拿来买卖”的宣告之下。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作者汪巍回溯这场愈演愈烈的“闹剧”:“自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高调宣布‘购买’钓鱼岛计划以来,日方各种势力蠢蠢欲动,从设立捐款账户、国会质询、议员视察到组织政客赴钓鱼岛‘钓鱼’,纵容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附属岛屿直至宣布拟将钓鱼岛‘国有化’……本来,哗众取宠是石原的一贯伎俩,其‘买岛’闹剧不过是为了赚取人气,为建立新党打基础。但让人诧异的是,日本中央政府从起初默不作声到公开支持,其背后缘由值得关注。”
据此文分析,不论是石原还是野田佳彦,当前言行都只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谋求共同的政治利益”,所以,《解放军报》由这位作者发出警告:“不论这场闹剧如何演下去,不管日本右翼如何信口雌黄,也不管日本中央政府纵容事态发展到什么地步,都丝毫不能改变钓鱼岛是中国神圣领土这一事实。”
《中国青年报》同样发现了“首相官邸直接操控购岛闹剧”的局势,“继7月4日右翼政党‘奋起日本’推出竞选政纲,叫嚣要在钓鱼岛驻扎自卫队之后,5日,两名冲绳县石垣市间均市议会议员登上了北小岛。6日,日本右翼再次自曝其对钓鱼岛的‘窃土’行径,石原慎太郎宣称将争取年内实现东京都‘购岛’计划目标。”而后,这份团中央机关报更强调“中日关系大局处于阴影中”:“就在今年,日本却在右翼政治势力别有用心的挑动和助推下,接连发生了河村否认‘南京大屠杀’言论、石原东京购岛论、‘疆独’在日本大行其事等背离两国关系主流的事件。”
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同样以此劝告日本政府从大局出发“有责任也有能力管控其国内涉及钓鱼岛问题的言行”的还有今日《京华时报》。除了声明“无论是‘租岛’还是‘购岛’,日方都丝毫不能撼动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外,这份北京报纸还以2010中日撞船事件为证,批评“日本不断强化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也只会使钓鱼岛问题更加复杂化。”
从新华社到《人民日报》,从《解放军报》到《京华时报》,针对钓鱼岛领土争端的声调显然在提高。《环球时报》已经就此明确发出预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7日就将目前私人名下的钓鱼岛‘国有化’首次表态,严重冲撞了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日政策底线。中日钓鱼岛争端很可能迎来新一轮的升级。”
在宣布“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也有足够的官方和民间意志”、“日本没有胜出的任何希望”后,这份《人民日报》子报建议中国官方“主动做好以下几件事”:“第一,加强中方在钓鱼岛地区的存在,我们在该海域的巡航等主权行为应逐渐不少于日方。第二,日方每往前走一步,我们就相应往前走一步半甚至走两步,让日本知道其挑衅必然引来严重后果。第三,两岸四地应加强联合保钓,对于台湾当局目前不热心与大陆联动,两岸民间可率先搞联合保钓行动,倒逼马英九政府与大陆合作。第四,对于钓鱼岛危机有可能影响中日经济合作,北京应既不主动鼓励这种关联,也不强行规避,这件事应顺其自然,这种态度将迫使东京更多考虑其钓鱼岛政策对中日关系的其他伤害。”
这篇社评甚至还给中国外交官们出了一个“互相拆台”的主意:“中国有必要认真考虑重提整个冲绳的主权问题,以此牵制日本的钓鱼岛态度。而且从长远看,冲绳出现对日本的离心主义倾向并非没有可能。中国应不惧与日本互相拆领土完整的台。”
其实,关于“两岸四地联合保钓”,在上周四,《环球时报》就已经请作者来宣布“日本在钓鱼岛的动作,桩桩件件都是在刺激两岸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了。此前一天,台湾保钓人士租的“全家福”游渔船在4艘台湾巡逻船“护渔”下带五星红旗进入钓鱼岛海域,“最接近钓鱼岛时不到10米”,一度成为中国市场化媒体热点新闻。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正是据此宣告《日本在钓鱼岛所作所为将激怒两岸民众》,其中那句“‘保钓’运动可以说是两岸第一次在政治上、外交上的默契合作”的定义更成为诸多门户网站转载时的典型标题。
“直至今天,中国大陆在政府冷静掌控下,官民均未作出强烈反弹动作。但台湾官民按照自己的感受,作出正当反应,无论日本,还是美国,都必须予以尊重。而中国的现实利益也要求中国民间不时‘刺激’一下日本。”——这个论述角度在凤凰网推荐视频中也得到了赞同,根据《凤凰早班车》主播引用的说法,在两岸保钓事业中,“台湾上前线,大陆掌大局”。
此时,在推荐《中国海军明起在东海实弹演习,时间地点引关注》的《北京晨报》消息时,新浪还转引来自罗援的“六招”。在这篇同样刊发于今日《环球时报》上的建议稿中,这位中国媒体的军事话题常客除了建议设立“中国台湾宜兰县钓鱼岛镇”、组建钓鱼岛经济开发集团、新建航母命名为“钓鱼岛”号等以外,重点描述了军事存在的形式:“应在钓鱼岛附近设立军事演习区、导弹试射区,必要时将钓鱼岛作为我航空兵的靶场……我们的军机军舰要到东海、南海巡逻警戒,保疆卫国,同时为我们渔民正常的渔业作业护渔护航。”
正如罗少将所言,比起东海,恐怕南海的巡逻警戒任务更紧迫。腾讯那个《中菲黄岩岛海域对峙》的专题今天有了新的首页文章——《近20年800多名中国渔民被南沙周边国家判刑》。这个标题其实来自于《新京报》今日调查报道《揭秘三沙市:中国陆地面积最小的城市》中的一句话:“依据官方数据,1989年至2010年,周边国家在南沙海域袭击、抢劫、抓扣、枪杀我渔船渔民事件达380多宗。涉及渔船750多艘、渔民11300人。其中,25名渔民被打死或失踪,24名渔民被打伤,800多名渔民被抓扣判刑。”
根据央视昨天中午播出画面,在南海我国管辖海域完成定期维权巡航任务后,中国海监83船、84船、66船、71船编队已返抵广州。自6月21日中国官方公开宣布设立地级三沙市以来,南海之争进入一个新阶段。特派记者们纷纷登临永兴岛,向大陆民众介绍这个陌生国土上的风光,而后方的编辑们也不忘翻译来自邻国的抗议,尤其是《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中文警告中国“小心一点”》的视频画面。
央视的反击是用周五晚间的“新闻1+1”发布即时警告:《菲律宾,请谨言慎行!”而谈菲律宾就免不了谈美国,今日《人民日报》正有国际论坛,钟声再出面要求《切实消除“重返亚太”战略阴影》:“从加固在东亚地位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到具有冷战遗风的‘空海一体战’概念,从增兵澳大利亚到最近的22国环太平洋联合军演,释放出的信息不能不让人们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真实目的画个问号。美国一系列举动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剧地区安全的紧张氛围,迫使地区国家‘选边站队’。”
曾经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越南看来是不太会站在老大哥这边了。今晨前方动态,《越南再现反华游行,200多人喊“南沙属于越南”》。
二、“顶黑锅”
在《6月CPI同比上涨2.2%,创29个月以来新低》的统计数据发布之前,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网的新闻头条标题都是同一个:“天津蓟县称网民夸大火灾死亡人数被处理”。
通过新华社昨晚发稿,天津官方坚持了“10人死亡、16人受伤”的早前口径。除了宣布“空调电源线发生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的事故原因外,更称:“近日,有个别网民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谣言,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根据已查清的相关事实,公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造谣传谣者进行了处理。当事人已承认夸大死亡人数、冒充武警和目击者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事实,表示悔过。”
于是,这则《蓟县火灾造谣者受处理》在昨晚成为多家市民报章头版之选,《南方都市报》更是用它作了头条。两天之前,这份广东报纸也曾把“蓟县商厦大火10人遇难名单公布,遇难者全部为女性”的标题放在封面显眼处。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办6日下午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的这份名单中,10位遇难者均为女性,其中9名为售货员、收银员等商场工作人员,另1人为顾客。
新华网更在7日引用莱德商厦业务副总经理王芳的证言,强调“由于天气很热,又是下午三点多,商场里当时没有多少顾客。火灾发生时王芳正在五楼,五楼包括顾客、员工在内不超过20人……整个商场有大约50名顾客。”另一位营业员亦在稿件中声称,“五楼营业面积不大,当时只有3名顾客,加上每班十几名营业员,总共不到20人。大家跑到二楼时,发现一楼有浓烟,就用高跟鞋把二楼玻璃打碎,顺着外面已经搭起的梯子撤离。”
这些描述当然不能说服那些认定“一个商场怎么会只有3名顾客”的“习惯性质疑者”,不过,在这份官方名单公布后,那个“378人”的说法的确已经不再被人频频坚称了。财新网顽强地提供着超越通稿的天津见闻,除了在周五晚间发回《群众自发聚集悼念死者》的蓟县鼓楼广场“头七”见闻外,更在次日指控当地官方“实行交通和通讯管制”,“蓟县县城的手机互联网信号也被全面屏蔽,截至7月6日深夜11时许,在蓟县县城内仍无法通过手机登陆互联网。”
的确,这种管制正是互联网意见领袖最为诟病之处。即使有一些人已经愿意接受“10人死亡”的数据,他们仍然对天津官方的行事方式颇为不解,拥有185万关注者的投资人王冉6日晚间在新浪微博上感叹:“蓟县的事,仔细想想,火不是政府放的,门不是政府锁的,本来千夫所指万众所唾都应该指向那个禽兽不如、因财害命的商场经理。结果呢?为什么?因为你要限制舆论和记者……维稳至上的心态不仅害了社会,也害了政府自己。新闻自由了,该谁的错就是谁的错;一伸手遮挡,多黑的锅都得自己顶着了。”
一城之隔的新京报同样想劝“引火烧身”的天津官员们不要再“顶黑锅”。“因为信息的严重匮乏,天津大火事故之后,另一场‘大火’也在微博等网络舆论空间呈燎原之势。但愿现在天津公布遇难者名单,是‘灭火’的开始。”根据该报评论员王华的说法,“这10名遇难者的信息,仍不足以廓清此前的诸多迷雾”:“事发商场是当地最大商场,且当日正在促销,顾客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10名遇难者中有9名售货员,只有1名顾客,难免会引起新的疑虑;此外,有媒体报道,火情之后,距事发现场‘步行只需十分钟’的消防中队,在20多分钟后才赶到,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有商场经理怕顾客不给钱而拉下卷帘门的说法,现场售货员与警方表述存在差异,详情如何,都需要更清晰的说法。”
“连日来当地做了许多事故的各项善后工作,但是,公布详情也是事故善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胡锡进也在这样劝告自己的体制内朋友们。根据这篇《环球时报》周六评论的说法,“一方面公布‘10死16伤’人员伤亡数字,一方面天津市媒体‘低调’报道此事”的善后模式,其实正是“中国各地发生类似灾祸时的常规做法”。
继在微博叹息“官方公信力已经弱到了什么程度”后,这位总编辑允许下属根据“天津市有关部门和蓟县联合工作组昨天公布了‘6•30’大火事故的10名遇难者名单,与此同时,网络上质疑蓟县莱德商厦大火死亡人数的声音没有减少”的舆情,感慨“这再次凸显了政府公信力在关键时刻不足以‘结束争论’的尴尬。”
在强调“378人死亡”这个数字可信度极低后,评论员单仁平宣布该报想谈的问题是:“为什么网络上真真假假的质疑声这么容易就把官方的伤亡统计数字淹没,为什么一个公共危机在今天的中国这么容易就能发生。”答案如下:“中国各地政府的公信力总体上有很强的连通性。它由各地各级政府一点点具体积累,它的正面资产是所有官方和官方机构的共同财富。而只要有一个地方政府涉‘假’,所有官方机构和官员都是承受者。公信力的瑕疵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带来伤害。”而后,在呼吁官方要惩罚那些破坏政府公信力的官员时,这份中共中央机关报子报也向那些总是“不相信”的民众们喊话,“政府公信力强的社会才更有效率,也更容易创造公平。破坏政府公信力是朝无政府主义社会的挪动。”
单评论员意犹未尽。今天,又是他要出面再谈一次,“从什邡事件到天津蓟县大火,最近几次社会热点事件中,当地政府的声音都远远无法抵挡互联网上的汹汹质问。政府公信力弱一再拖处理事件的后腿。其实这也是中国舆论场当前乱象丛生的背景性原因之一。”
在重申“舆论场上的整体感受通常是个案感受的集合”、“整个官方系统一起跟着为信誉损失埋单”的困境时,这篇评论强调,“中国近期发生的一些个案,原本影响都是局部的,但后来纷纷闹成了‘全国性的’,被放大的那部分,都是朝着‘整个公权力’去的。”而那些要求媒体不报道涉及该部门的具体事件、或者隐瞒本应向媒体透露的信息的具体政府部门,在文中被批评:“这种行为常在政府系统里受到‘理解’,甚至被看成是‘负责任’的表现。而实际上,这些就是在挖政府整体公信力的墙角,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部门和有关人员参与了从郭美美事件、动车危机,直到什邡和蓟县风波的缓慢制造。”
不过,这份报纸也一定不会忘记批判“公知”:“由于政府公信力弱,中国舆论场特别是网上舆论的‘反官方声音’似乎在失去控制,批判官方有了某种‘政治正确性’,只要持这个立场,连造谣都成了‘对的’。一些网络名人搞这种‘批判’实际‘只赚不赔’,模仿者越来越多。”
这种在官员和民众之间谋求平衡的叙事方法符合胡锡进的“复杂中国”理念,但也会给这份报纸带来“骑墙”的名声。同样以什邡和蓟县的对比为例,《中国青年报》更倾向于诉求官方“坦诚公开信息”:“不论天津、什邡,还是其他地方,遭遇突发事件,面对互联网的汹汹议论,当地官方媒体普遍保持沉默,错失了释疑解惑、沟通民众的契机,值得反思。天涯社区建议,政府不宜一味埋怨老百姓‘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症结在于民间无法释放民意,官方又惯于凌驾民意,怨隙渐深,共识难达,一旦偶然出现某个事件,都可能直接蹿火,引发对抗。”
根据这篇得到新浪头条推荐的舆情综述统计,天津之所以陷入舆论之火,“微博惜墨如金”是重要原因,“作为直辖市政府新闻办的官方微博,天津仅有粉丝16万,远低于‘上海发布’的168万,‘北京发布’的127万,‘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124万。”所以,在《齐鲁晚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看来,天津的宣传官员们要做的也还有很多。前者在《信息彻底公开才能浇灭舆论之“火”》中批评“引导舆论”和“删帖”模式,称正是这种过度“以形象为中心、以政绩为实质”的做法给各种谣言的滋长提供了可乘之机;后者则强调公布遇难者名单仍不足以平息质疑:“政府相关部门当尽到职能部门的本分,尽量让人明明白白知晓事件的来龙去脉,知道谁做错了事情,也知道谁该为悲剧担负起必要的责任。”
只不过,从目前情形来看,《天津日报》、《今晚报》、《每日新报》的总编辑们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低调”报道风格,而那家渤海论坛,除了用微博转播着对官方处罚网民的不解外,亦推荐来自会员对曹林那句“天津,一座没有新闻的城市”的反驳:“要警惕借此事故唱衰蓟县、诋毁天津的倾向。现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大有人在。”
(注:本文中之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