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6日)
一、非对称降息
“不到一个月再度降息,近四年首次非对称降息”——南方都市报编辑用这两句标题概括了央行昨晚的公告,附加的背景分析是:“昨日欧洲央行亦降息,英国央行宣布扩大量化宽松。翻版去年六大央行联手救市。稳增长意图强烈,有专家分析下半年还会降息”。
新京报除了用头版头条通告新闻外,还用社论预测《央行降息释放改革破冰信息》。作者赞扬“此次降息时机的选择,表明央行在规避货币政策操作诱发的市场投机方面,可谓手法日趋娴熟”,并强调,“最重要的是,央行直接的非对称降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相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当前的经济困难时期,恰恰是对银行业乃至整个经济进行彻底结构调整的绝佳时机。”
不过,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忧虑还是更加强烈,人们在微博上的第一反应多数是对硬着陆的担心。根据网易财经昨夜所引外经贸大学副教授李长安所言,“央行再次降息,说明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还要严峻,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境况可能比2008年还要糟糕”;搜狐则在今晨推荐大河报那篇《房奴每月可以少还点钱了》里的调查数据:有超过70%的人认为“单纯降息没用,经济颓势不改”。
京华时报亦通过头条评论宣布“再次降息彰显实体经济饥渴”,而且“如果信贷投放不准确,信贷结构得不到改善,那么资金仍可能流不到实体经济中,而会进入到落后产业、强势企业中,从而导致降息效果打折。”值此,这份北京报纸再度呼吁“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税负”,因为“相较于资金饥渴,企业对经营环境改善的饥渴更甚。”
第一财经日报更声称意外降息背后是“经济放缓已需急救”的局面:“所采访的经济学家均注意到,在上次存贷利率等幅下调引发争议的背景下,此次降息采取了贷款利率降幅大于存款利率降幅的‘不对称降息’,一方面缓和‘剥夺储户’的质疑,另一方面突出了鼓励向实体经济放贷的意图。”
来自最高喉舌的解读或者更能靠近中南海的心思。正如人民日报大标题“一月两降息,护航稳增长”一样,新华社也将《三问央行年中二度降息》预告为重要稿件,据其所引分析,“央行在一个月时间里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凸显出决策部门稳增长的强烈意图”,由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补充的一句是:“央行降息意在提振实体经济而并非针对楼市,央行对房贷利率浮动区间维持不变的强调,体现了我国金融政策坚持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决心。”
此时,新浪在头条专题里推荐“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的细节,以及同样来自新华社的那篇评论——《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要强化问责机制》。
二、第一书记
李成金的领导们终于决定,使用一个如今基本只存在于中共党史中的职务称谓——“第一书记”,来顶替这位什邡市委书记做最终决策。昨天深夜,“活力什邡”公布任命,即“7月5日晚,什邡召开全市干部大会,会议宣布:经中共四川省委同意,中共德阳市委决定:中共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左正同志兼任中共什邡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同志协助左正同志工作。”
比起各地都市报集体用降息新闻作头版头条,经由人民网、中新网、央视网等转发,门户网站至少可以在早晨9时前将左正“空降”的消息放在首页顶端。这条宣布李成金由“一把手”改为“协助工作”的上级声明,或许能够稍稍平息那些坚持要求查处的呼声。因为强行上马钼铜项目,更因为在面对民众抗议时采取的“震爆弹、催泪弹”模式,李书记在街头标语和网络留言中都已是千夫所指。
拜微博监管者的难得宽松所赐,一周以来,关注什邡事件的人们虽然不太能在报纸上看到什么新闻,但却通过自媒体实现了信息的畅快流通,不仅是那些抗议者在使用手机直播或者串联请愿时更加娴熟了,“活力什邡”这个当地官方发言账号也在此阵地火线辟谣、发布声明,甚至,那些被人肉搜索的“杀手”们也学会了在这里为自己喊冤:“人民警察脱了警服就是人民。”
在官方也已承认“对该项目的宣传解释不够”后,民间意见领袖们的抗议重点也从“环评公开”转到“滥用暴力”上,他们根据那些现场血腥画面指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个谎言。于是,不愿“背黑锅”的第一线执勤者们想要发言自辩:因为有自称成都特警的微博账号声称己方从未滥用过警械、武器,绵阳民警需要出面声明,“警察只是执行者,我们也很无奈……震爆弹是非致命性武器。”
胡锡进也承认,就算是他身边“几位一贯很理性的人”,也对“什邡动用警力驱散示威者时,是否有出手过重”心存疑问,这位环球时报总编辑的感触是:“什邡是中国最缺少示威和应对示威经验的地区之一,官民都可能把握不住轻重,但这恰是需要反思总结之处。”
当然,他还是能把这些微博碎片整理成更加复杂的今日社评,要求官方对这个尖锐问题“不应回避,应当正面回答”。当然,这篇《不应鼓励中学生走上冲突一线》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劝告李承鹏和韩寒们:“希望有影响的社会名人真正从公众利益出发,以自己的能力推动社会理性的形成。什邡事件本不应出现,尤其不应重演。”
根据这篇被新浪和腾讯评论频道放在头条位置的文章总结,“由于当时的抗议者有很多中学生,有社会名人在网上赞扬这些‘90后’发挥了作用,有海外民运人士也加入进来赞扬这些中学生。网上还有人把那些孩子称为‘首义的中学生’,主张‘向90后的什邡中学生致敬’。”于是,正如“染香”们在网络空间里指斥“民主键盘党”时所言,这份人民日报子报以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为前车之鉴,强调:“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思想尚不够成熟,但热情高,敏感度高,很容易被成年人推着走,或者成为正确社会心理的表达,或者被带往错误的方向……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实现政治目的是不道德的。号召中学生冲锋陷阵,是革命的特征。”
在声明“环保冲突”并非“革命”之后,环球时报进一步向读者警告“别有用心”的存在:“现在有少数人试图扩大什邡事件的含义,把当地的反钼铜项目引申成当地乃至更大范围打击官方权威的运动。这些人追求的已与钼铜项目无关,而是‘反官方’的绝对胜利。正因为有了这种引申,海外民运人士以及法轮功媒体也对什邡感上了兴趣。”
比起鼓励当地官方在善后时不应受“应受到任何外部干扰”,虽然也是一份党委机关报,但长江日报更愿意让作者讽刺什邡官方通报中那些“积极拥护”、“坚决支持”的句子,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凤凰网愿意将之推荐为头条评论的原因。武汉公务员丰汨认为根本症结在于“决策思维应该转变”:“决策者忽视了,或者有意无意剥夺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在决策程序上陷入了政府与人民群众‘各搭各台,各唱各戏’怪圈,在决策思维上人为的把政府与人民对立起来。”
三、没有新闻的城市
离开什邡的日子,一些人来到了天津。有韩寒,也有胡锡进。
在看到那篇描述6月30日天津蓟县莱德商厦失火过程的长微博后,昨天下午,这位青年意见领袖和他的朋友们呼吁“关注什邡,但勿忘天津”;在发现“378人”的网传死亡数据“轻而易举吞没”10死16伤的官方通报后,胡总编也在子夜时分感叹“官方公信力已经弱到了什么程度”:“现在几个马甲的合作,就差不多能向官方发起一次严肃的信用攻击。”
曹林那句“有些事,无法假装看不见”的新闻自由之叹现在可以从四川移回与北京近在咫尺的地界了。在发现就算是人民网那篇《天津蓟县6.30火灾,记者采访被跟踪》也因为写出一句“当地群众对火灾事故的伤亡人数存疑”而链接失效后,这位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决定将天津命名为“一座没有新闻的城市。”
的确,虽然也就是个“县”,但蓟县这个直辖市里的县,可不是什邡这种县级市能够比拟的。长期以来,天津的宣传官员们有效地控制了本地新闻的对外传播,甚至“正面负面都是如此”。于是,火灾次日,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和每日新报的版面上,均未出现与此火灾相关的图文。
“6月30日下午16时许,位于本市蓟县县城的莱德商厦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截至目前,火势已经被扑灭,现场正在清理,初步确认10人死亡,16人受轻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这是当天深夜北方网发出的简讯,此后,这家天津官办新闻网站再一次发出相关消息已是7月4日,《天津市蓟县火灾事故医疗救治工作有序进行》,稿件维持了10名遇难者的口径,称“9名为商厦工作人员,1名为顾客”,且“事故中无人员失踪”。
或许也正是这篇由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发布的通稿激怒了异议者,他们更加活跃地在互联网上指责官方数据造假。一家名叫“渤海论坛”的网站成为聚集地,这个自称“新天津门户”的民办BBS从火灾发生后就开始跟踪报道,张贴大量现场图文及视频,并汇总那些本地报纸的缺席证据,在微博里公开抱怨“官方媒体在集体睡觉,死难者亲属在哭泣。”
那些天津新闻办权限之外的媒体没有睡觉。继7月2日注明“天津市政府网站上也找不到关于蓟县火灾的任何信息”后,财新网在次日即引用目击者所言,称《天津大火祸起空调外机,事发后大门被封》:“室外机燃了,里面停电,老板让把门(卷帘门)拉下来,里面的东西什么都有,他怕你不给钱走了,把门给关上了。”
“伤亡人数200都挡不住!县医院太平间都满了,家属哭的死去活来”的网络指控更增添了细节,7月5日,新浪微博已经标明“天津蓟县火灾疑云”上升为热点话题第二位。虽然也有人声称经过逐一调查后“初步认可”官方10人死亡的数字,但流传更广的显然还是那个让人们不寒而栗的描述:“商场着火后,广播里高喊‘不结账不许走’,随即商场大门关上,商场如焚尸炉一样‘火化’了包括100多个孩子在内的378个活人。”
各地报章就此陆续跟进。云南信息报今即根据诸多微博论坛证言发表评论,呼吁《蓟县大火需要彻底的信息公开》:“面对网络上传播甚广的各种说法,蓟县方面始终没有回应,绝非明智。因为越是躲躲闪闪、语焉不详,尤其是涉嫌对媒体采访权设置人为障碍等,对于真相澄清、民心平抚,都将有百害而无一利。”
以“天津大火与170字简讯”的对比为题,腾讯现在正用首页专题讲述其间的传播异象。在声明那个“耸人听闻”的378人说法“非常符合网络谣言的特征”后,这家网站自问自答,“为什么仍然有很多人怀疑10人这个死亡数字?本次蓟县大火,沉寂数日后谣言突然爆发,除去当局公布的信息太少以外,很大程度上,还来自本地媒体的集体失语。”
于是,这些网站编辑历数天津五大报纸直到今天为止“对本次火灾的报道加起来只有一条”的缺位和失语,并引用前年上海大火时的当地媒体表现为据,反驳“媒体需要保持谨慎,避免发布不实信息引起恐慌”的说法:“即便起火的原因、过程、甚至死伤情况无法第一时间报道,
但及时通报火情,报道救援情况,采访现场人员、消防单位,当地政府发言人,毫无疑问是媒体可以做的,而且是本地媒体最应该去做的。”
算是给面子,这期今日话题至少给曹林那句“天津,一座没有新闻的城市”加了个问号。“什邡小城出事把微博折腾了个底朝天,天津这么大的火,外地网友拼命刷屏追问真相,却没看到多少天津人在讨论,天津的官博连装模作样的辟谣都懒得辟”——为了说明这种“天津媒体不监督异地,异地媒体也监督不了天津”的现象,腾讯编辑们甚至找出了早前“游泳池高压电事故”、“滨保高速车祸”以及“炫富女坑爹”的新闻热点,强调“面对重大新闻,天津媒体失语已非首次。”
专题结语处,这家中国流量最大的新闻网站决定告诉那些试图“驯服”本地媒体的官员们:“媒体需要勇气,当媒体失去勇气,没有人去告诉大家真相的时候,‘谣言’自然就满天飞了。”
四、“关我屁事”
当然,“正能量”热潮也在此起彼伏。在杭州,钱江晚报宣布《浙江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各行各业向吴斌同志学习》的消息;在福州,一位跳入江中救人而不幸牺牲的“托举哥”,被授予一张特别的“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因为虽然全城媒体都在发布寻人启事,但始终没能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在广州,不仅“最美公交司机”获得赞美,在病发时守护他的“最美乘客”也出面说一句,“见到这样的事,都会这么做的啦!”
一位“最美”更是在今天获得人民日报要闻版上的长篇通讯追思:“周江疆为救员工两度冲进火海。10名员工全部获救,他却不幸牺牲。这一次,网络上飞向一位不折不扣‘富二代’的不是一块块板砖,而是一根根悼念的蜡烛。”
的确,这位“高富帅”因为“高在人品,富在心灵,帅在行为”而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扬,不论是在他遇难的山东,还是在灵堂所在的家乡江苏,本地媒体都向这位开保时捷的建筑公司总经理投以哀悼。新华每日电讯今天更发表评论,根据周江疆“多年坚持每天12元的伙食标准”等细节,称赞这位英雄是“‘富二代’的人生教科书”。
只是,人们被“人间大爱”点燃的善念,却也很容易被当头浇上一盆凉水。今天,更多的评论员是在怒斥,“被人救起,说声‘谢谢’会死吗?”
根据三湘都市报昨天报道,7月3日晚在湖南娄底,“27岁的邓锦杰为了营救溺水的一家三口,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救人。不幸的是,因体力不支他被湍急的河水吞噬。而让人心寒的是,当邓锦杰遇险生死不明时,被救的一家三口不但没积极施救,也没留下来关注事情的进展,而是漠然地选择了离开……”
当然,最能说明“漠然离开”的还是那句当地市民指控,即“最让人气愤的是,听说当时那一家三口离开时,围观的群众说‘救你们的人还没上来,你们怎么就走?’那一家三口中的女的竟然说“关我屁事”,然后就开车走了。”
于是,“小伙为救一家三口溺亡,获救者竟称‘关我屁事’”这样的标题,都市快报编辑已经觉得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义愤填膺了,他要在版面上大骂一句“丧尽天良,你们还有人性吗?!”
昨天下午,邓锦杰生前所在公司的老板晏建伟已宣布带头拿出1万元悬赏,希望市民能提供线索帮助寻找被救者。根据潇湘晨报今晨跟踪报道,晏建伟说,“只希望被救者能现身,说一声谢谢”,而且“九成市民对此表示赞同”。
只是,南方都市报作者此时已长叹一句“找到冷漠的被救者又能怎样……”在讲述了“即便找到了被救的冷漠者,顶多也只能让他们出钱补偿死者家属”的中国法律相关规定后,梁江涛建议,“对被救后扬长而去的冷漠者,不仅要承担其民事补偿的责任,更要立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将其公开曝光,列入社会征信体系,使其事事难办,处处受阻;是公务人员的,一律开除。唯有此,才能救赎‘道德落水者’,不再让见义勇为英雄流血又流泪,护佑更多的人参与到见义勇为的行列中来。”
长江商报评论员熊志回望“道德回暖”的这个时段,感叹“对逐渐摆脱危机的社会而言,点点滴滴的善与美,都可谓来之不易,需要共同呵护珍惜”。如何呵护?他强调,有仗义之心的路人、“坐在路边为之鼓掌”的观众、心怀感恩的受助者三者,“都是道德链条上的紧密一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大河报作者稍加体谅,《被救后不言谢可恕,“关我屁事”不可恕》。龙敏飞承认,“现实中确实有少数人救人的目的是‘别有用心’,使得部分人对‘救人者’本身有‘抵触情绪’,害怕自己的一句‘感谢’成为人家‘讹人’的契机,只好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现场,避免‘被讹’的尴尬与风险。”但在他看来,“最起码的共识与底线依然存在”:“一句‘关我屁事’对待救人者,显然逾越了公众能够接受的底线。你做不到‘谢谢’救人者,不侮辱、不谩骂、不全然冷漠应该是最起码的情感共识。而这种‘关我屁事’的举动与行为,是必须谴责与摈弃的‘社会之恶’。”
(注:本文中之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