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
一、其凤探母
周其凤已经从地上爬起来了,围观的人们还在争执。
值得这位北大校长欣慰的是,在微博论坛上的嘲讽经久不息时,今天有多家报纸发表评论,为他那一跪撑腰。
《京华时报》由刘志权撰文,认定周其凤跪母祝寿是“一则本不该有争论的新闻引发了争论”:“老人此举,正该是大力赞扬的例子,为什么会引发不同的声音呢?只因为,他是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网民的批评,除了针对周其凤本人的高调,其实也是宣泄对目前高等教育体制的某些不满。”
但作者愿意就此劝解一声,“无论周校长平时的作为是否‘高调’,无论对其平时的言行是否认同,这次,那些下意识地指责他长跪拜寿的行动‘作秀’或者说‘肉麻’的人,的确是错了”:“认为‘作秀’的人错了,是因为我们相信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母亲面前,周其凤只是一个儿子。儿子对90岁母亲的那一跪,完全符合中国的伦理俗常。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将对其观念的不满,轻率地转为猜测其炒作,这是典型的舆论暴力。”
“认为‘肉麻’的人也错了。国人向来羞于表达感情,因此,中小学教育鼓励孩子告诉父母‘我爱你’,倡议孩子为父母亲洗脚等,都是旨在鼓励爱的表达。我们一直感慨世风不古,而面对周其凤这率真的一跪,却嗔之‘肉麻’,究竟谁该反思?”
在他看来,该反思的当然应该是“典型的舆论暴力”,是他们“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将对其观念的不满,轻率地转为猜测其炒作”。学者王刚桥也从《京华时报》昨日报道中那句“很多家长都拿这件事来教育孩子要孝顺长辈”获得信心,愿意相信“周其凤拜寿”在当地已传为美谈的真实性,今晨通过《新京报》强调《尽孝道无关“北大校长”身份》:“在北大,周其凤是校长;回到老家母亲身边,他就是一个儿子。为母亲拜寿,是所有儿子的义务。北大校长当然可以批评,但批评者最好能分清公域私域。”
针对质疑者最重要的线索,即“有‘记者’前去采写报道”,王刚桥认为在没有弄清事实之前以此为据指责周其凤“高调祝寿”近乎“有过推定”,而且确有些“过”了:“据媒体报道,这些图片是一个叫‘老锣’的网友自己被感动后主动发帖的。既如此,就不是周其凤的‘高调炒作’。说实话,这样一个私人的举动,稍微动点脑筋就能判断出,这不可能是什么自我炒作。”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因为北大校长的身份而出言相护,这位学者事先声明“对周其凤先生在公共领域中的某些言论,也不尽赞同,甚至对他有些观点还持完全相左的态度”,但他更愿意强调:“仔细察看批评‘周其凤拜寿’的言论,多数都在‘指东打西’。周其凤作为北大校长的一些言行,以及北大近日的一些非正面消息,都被‘打包’在对周的质疑之中。这更像是一次‘连带伤害’的事件。”于是,他劝告那些批评者“分清公域私域”:“周其凤作为公共名人,网友也有权监督其私事。只是这私事本身无从指责,又不曾因私事而影响北大,那就不必拉郎配般地‘为批评而批评’了。”
新华网已经把《中国青年报》上那篇头条评论《“作秀”的莫须有指控和话语暴力》的标题改为“说‘北大校长作秀’完全是一盆污水”,在首页加以推荐。作者自然是曹林,他斥责那些针对周其凤跪拜行孝的批评“很多实在算不上正常的批评,而是缺乏基本人情和善意的恶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作为游子的周其凤跪拜在慈母膝下痛哭流涕,网众却因为种种情绪和偏见而在一边扔砖头——这样的恶评,对周其凤是很不公平的,更伤害着这个社会的善心和善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