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

一、一国两制

今晨,在通栏红色头条标题与胡锦涛监誓梁振英画面的下方,中共中央机关报头版导读《香港各界庆祝回归祖国15周年》。而在通过互联网渠道看到那些发生在境外的抗议后,一位媒体人则通过微博总结“一句话新闻”:“近日,香港各界人士以不同方式纪念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

当然,在需要通过审核才能发表的正式媒体平台上,总还是《歌唱祖国》的合声更加嘹亮。新华网首页上,是红色的“东方神话”、“新奇迹”“香港家书”,周六更提前播发了来自《人民日报》的7月1日社论,《继往开来,续写华章》:“十五年的经验深刻地昭示: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才能开创香港更加美好的未来。”

胡锦涛在香港的重要举动通过央视向全国民众直播,从检阅驻港部队,到出席庆祝晚会登台高唱,到昨天上午与包括梁振英在内的新一特区政府主要官员握手。“坚持‘一国’和尊重‘两制’不能偏废”,《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编辑们将国家主席三天行程的表态重点概括为这一句。

虽然不需要像党报那样引吭高歌,但面对若即若离的特区,市场化媒体的主编们也知道这不仅是个宣传任务,也确实是全民焦点。网易除了展示两任特首的成绩单,五个专题分别命名为“融入共生”“北漂南下”“‘香港’北上”“内地协力”以及“中国之窗”;《中国新闻周刊》请来97一代谈回归;《新闻晨报》在星期天也为香港同胞们留足五个版,除了引用胡锦涛那句“望以国家和香港整体利益为重”外,还在头版写下歌词,“曾经这么远如今那么近”:“曾经,河岸两边的人看不到对方的优点,曾不断隔岸爆出‘英国走狗’和‘北姑’的怒吼;如今,理性共存已然潜移默化,理性的人永远会看到对方的好处,共赢、互惠、相融……15载狮子山下相随共济,就像张国荣和黄耀明的那首经典合作《这么远那么近》里的吟唱:是谁在对岸,互传着渴望,曾经这么远,如今那么近。”

搜狐在纪念日一早就推荐来自《新京报》的请求,《珍惜“中国香港”的宝贵财富》:“15年的时间让香港变得越来越‘中国’,也让中国许多城市在‘硬环境’上越来越‘香港’,内地和香港间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接近,‘大中国经济圈’也正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而后,这位社论作者总结“中国香港”在回归15年后的今天还有哪些财富:“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序的市场化商业竞争氛围;对腐败零容忍,运作良好的廉政体系;周到的社会保障体系。”

过去一周内,那些努力寻找报道视角的报纸杂志们,也正是围绕这四点展开对比与论述。自我响应,搜狐昨天的策划对象正是廉政公署,重点是其“365天接举报,从未出现领导‘递条子’”;新浪用头条展示国家最高领导人对香港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希望,即“要更注重机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在这个标题下面,编辑强调新任特首就职演说中那句“香港将妥善处理人口问题”,在这个标题左面,是“看见”专题《香港“双非儿童”成长的烦恼》;在经济特区深圳,《晶报》认定本城最需要向邻居学习的就是“香港社会所蕴含的法治理念和公民精神”,并由作者魏英杰旁敲侧记一番:“香港是一座有尊严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人们努力上进、遵守法规、讲求公德、坚持正义。在这座城市里,人们追求个人成功而不怨天尤人,追求个人利益而不忘社会公益,追求个人享受而不损人利己。城市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个人活得有尊严,城市才有活力;城市为个人提供了自由空气,这座城市也才显得有魅力。”

《南方都市报》主编今天在封面展示胡锦涛那句“要以大局为重,在爱国爱港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想来也是有所关切。来自北方的胡锡进总编有底气把话挑得更明,所针对的正是那些民间异议者乐于传播的抗议场面:“这很正常。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中央无权干涉,大概也没想干涉。”

这段微博也化作今天《环球时报》社评,《内地是香港拉拉队和风雨同舟者》:“西方舆论昨天说了不少‘香港的困难和问题’,但大一点的媒体没有一家敢公开说香港回归‘错了’...香港的发展没有内地大城市快,这显然不是回归的错...有人‘担心’香港的言论自由受限,但现实是这种担心从未成为现实,而且大陆的言论自由这15年呈快速成长之势,香港更不会反着来。”在强调对“‘一国两制’没有真正落实”的指责“不值得认真回应”后,这份《人民日报》子报开始回应那些街头抗议者的标语:“香港与内地这15年的摩擦无论频率还是强度,都大大低于回归前世界媒体的平均预期,今天香港社会的一些抱怨,绝大多数都与香港回归无关,而是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亚太变局带给香港的,或者是发达社会的治理瓶颈造成的。”

胡总编决定高举基本法原则:“比如香港人反应比较强烈的贫富差距问题……由于回归,香港人对中央政府帮助解决这个难题有了一定期待,但中央政府能帮多少忙,也要遵守‘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大规矩。”

二、九五至尊

这本来只是中国基层官员贪腐的又一个例子而已,在类似“山东原副省长黄胜贪污90亿美元”之类层出不穷的纪录面前,或许并不能吸引多少媒体持续追击——但,宣传官员们帮了个“倒忙”。

上周三,主攻陕西省会市场的《西安晚报》针对一则网络热点刊发报道:“昨天,大荔县人民政府网一张照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该县领导深入包联村慰问贫困老党员时,会场出现一盒‘九五至尊’香烟,随同的县领导讲,这是村支书拿的,里面只有两三根,县领导已经严厉批评了村支书。”在说明这幅照片已经被大荔县人民政府网删除后,报道者石俊荣声称自己已向那位在场县委书记发出短信,“随同的宣传部长孙永莉给记者回电话解释说,这盒烟是村支部书记拿的,里面只有两三根。村支书说是自己战友给的,不知道什么烟,拿来让领导们品尝一下。县领导发现是‘九五至尊’香烟后,对村支书进行了批评。”

“九五至尊”,对关心中国时事的人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陌生品牌。为了唤醒记忆,门户编辑们在推荐此稿时,已经在下方附上了《“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被南京市纪委正式双规》之类的链接。2008年底,那些网络反腐者正是根据会议留影中桌上那包售价150元的“九五至尊”,令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成为“网络红人”,并迫使当地纪委在舆论压力下介入调查。

周六,实名认证的《新快报》调查新闻中心记者刘虎发布微博,称“因为报道‘县委书记慰问贫困老党员会场出现九五至尊香烟的新闻’引领导震怒,《西安晚报》记者石俊荣6月29日深夜被按照上级要求停职,《西安晚报》同时被要求从即日起禁止出现任何监督或者涉及政府的负面新闻”——这条消息迅速成为热门话题,特别是那些活跃的媒体从业人员,纷纷表达强烈抗议,其中甚至又有胡锡进的“丑闻升级”论:“别以为权力能抵挡舆论监督,网络时代,它早晚会来敲门。”

刘虎在晚间又转发“总署官员就记者石俊荣事件表态”。那是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新闻业务处处长农涛通过腾讯微博针对此事发表的两句话:“报道没有不当,地方滥用职权。”作为总署机关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社长,姜军也出面打抱不平:“这是对正当舆论监督的一次公然挑衅……可以预言,记者因报道天价香烟新闻被停职这事要是没个正当说法,以后各种会议桌上将堂而皇之摆满九五之尊。”

比起任志强潘石屹这些网络红人的声援,这些来自新闻出版总署大院内的声音无疑更加难得。昨晚,《重庆晨报》下属网站正据此汇总报道,并在今晨得到五大门户集体在新闻首页推荐。《中国青年报》也在今天刊出人民网舆情分析师祝华新的概括,引用的网络反问是,“为什么同样是抽‘九五至尊’,在江苏是官员丢了乌纱,在陕西却是记者丢了饭碗?”

《大河报》亦允许作者就此感叹“某些地方权力的病态张狂”以及“时下媒体监督报道的艰难及媒体从业人员的生存窘境”:“时下某些地方官员,还沉湎于那个没有网络乃至没有记者‘制造矛盾’的年代。这显然是一种自欺欺人和旧时遗梦。这种愚不可及的倒行逆施,终将被无情地扫进历史的垃圾筒。”

《钱江晚报》则祭出温家宝“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的训示,头条评论在强调石俊荣报道中已引用大荔宣传部长解释“表明县领导是讲原则的,提升了县领导形象”的同时,决定“妄猜一下”:“是此事另有隐情,有关人员的解释根本站不住脚,担心被挖出什么新的东东来?”

腾讯编辑们固然承认“会场现天价香烟”报道有瑕疵,比如“没有采访到全部的当事人”,但更强调“在事实判断上,没有可指摘的地方”:“记者石俊荣令领导‘震怒’被停职的主要原因是‘报道失实’,这种说辞实在滑稽。新闻的真实,是一个过程的真实,那张出现在县政府网站上的会议照片及引发的议论,在民众厌恶腐败猖獗的现实土壤下,在天价香烟频频拉官员下马的种种案例下,足以成为一个新闻。这篇报道的基本事实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报道中也引用了当事领导方的解释。而当事人作为县领导干部,如认为这样温和的报道还不够和谐,完全有能力通过媒体再一步澄清。”

被这则专题反驳的县政府解释来自新华网陕西频道。上周四,在发觉部分网站报道转载“陕西大荔县领导慰问贫困老党员会场现天价香烟”后,大荔县发布官方通报,强调“县委书记在基层调研座谈会上,村支书拿出半包亲戚给的‘天价烟’,既非书记自带也非村上招待。”根据那位村支书杨建臣在稿件中的说法,这包“九五至尊”来自自己的妻哥,“妻哥的女儿、女婿在西安做房地产生意,我也不知道烟的好坏,只知道是好烟!没想到闹出了这么大乱子!”

在这篇试图缓和质疑的稿件中,下面一段话却引来了更多的民间狐疑:“据当时参加座谈会的县镇村干部回忆说,座谈会上,杨建臣从自己口袋里拿出烟给大家发,孙书记接到烟后,发现是高档香烟,就问杨支书,你这烟是从哪来的?杨支书随口答道:‘是老战友给的’。孙书记说:‘你知道不知道,这烟很贵,这个烟曾让几个官员掉了乌纱帽,我们作为干部在这方面要多加注意,多加自律,注意干部形象’”——针对这一说法,腾讯直接宣布“稍作分析,即知当地官员可能说谎”,因为“一包香烟还剩两三根,用官场常识想一想,一个村支书还会把这包烟发给县委书记吗?”而后,本期“今日话题”更为《西安晚报》的遭遇鸣冤,“这么赤裸裸的连坐禁令还真是少见,一个晚报不能发挥监督的作用也不能出现任何政府负面新闻,那还办它做甚啊。”

面对孙书记“现场批评”的细节,“大多数网友选择了不相信”——评论员王石川同样观察到了这一舆情,在这篇得到新浪头条推荐的《舆论监督权力何以不敌权力钳制舆论》中,他认为,“为了打消人们的疑惑,相关部门就应该进行调查,彻底弄清楚天价烟的来历,弄清楚县委书记平时抽什么烟,弄清楚记者在采访中是否存在不妥行为,而不是先将记者停职再说。”

这篇《珠江晚报》稿件中那句“即便记者存在缺失之处,也应该拿到台面上进行公允理论”确有所指。自媒体平台在向弱势群体提供更便利鸣冤渠道的同时,也使得针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口径可以更直接地互相指控,对千里之外、屏幕之前的互联网围观者来说,有时确实真假莫辨。作为石俊荣的支持者,刘虎就需要在继续强调“陕西大荔政府网再现领导戴名表”的同时,反击那些声称石俊荣“敲诈不成于是曝光”的说法。

不过,总体而言,在微博中自称“稿件采写中有不周全的地方,给当地造成负面影响,以后我汲取教训,履行好职责”的石俊荣收获的绝大多数是慰问,与他相比,同样遭遇处罚的《西安晚报》却被频频指责。

删除了那一期报纸电子版上的相关内容被批评为“脆弱”,不能保护自家记者就更加受到鄙夷。作为主管领导,《西安日报》社社长郝小奇通过微博承认“心情复杂”,但同时坚称“报道出发点有些问题,传播效果负面,影响陕西形象,网上扒稿,异地监督,被上级通报批评,责令要撤站。而各级把关不严,影响大局。”

虽然《西安晚报》此后也强调“从没有不能开展舆论监督之说”,但郝社长作为市委机关报社长的思维立场显然不会得到民间意见领袖们的认同,那些“传播效果负面,影响陕西形象”的字眼与“新闻专业主义”简直格格不入。至于“未到现场实地采访”的处罚理由,更是被那些记者们视作荒谬:“网络扒搞是指从网上直接拷贝一篇稿子,不加核实,直接发到版面上。但看到大荔县政府网站一幅照片,又听到百姓议论纷纷,记者还专门采访了县领导和宣传部人员,这样的过程,怎么会是‘网上扒稿’呢?”“如果未到现场,贵报就要停职总结,那好,以后凡是贵报见报的电话采访,网友有理由视为假新闻。”

三、重庆插曲

欧洲杯决战、神九返航,在中国媒体每天层出不穷的主旋律中,重庆故事总是像一首插曲,突然就幽幽响起,把听众的注意力又拉了回来。

周五下午,正如那些辩护律师所预告,新华社发稿,通报重庆法院认定“劳教讽王立军网民决定”违法的决定。这是一桩被广泛视作薄熙来执政期间打压异议者的标志性案件,根据稿件记录:2011年4月22日,重庆市涪陵区林业局职工方洪在腾讯微博上以网名“方竹笋”发表了一则内容为“这次就是勃起来屙了一坨屎叫王立军吃,王立军端给检察院,检察院端给法院,法院叫李庄吃,李庄原律师说他不饿,谁屙的谁吃,这不退给王博士了,他主子屙的他不吃谁吃”的言论。此后,他被送进重庆市涪陵劳动教养戒毒所执行劳动教养一年。

如今,张德江副总理亲督之下的重庆法官们改变口径,宣布“一坨屎”论“虽然言辞不雅,但不属于散布谣言,也未造成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严重后果,更不具备‘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这一基本要件。被告以原告方洪虚构事实扰乱社会治安秩序作出劳动教养一年的决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法院同时认为,国家公务人员对公民基于其职务行为的批评,应当保持克制、包容、谦恭的态度。”

而到了周六早晨,人们又已经从重庆媒体的《重庆市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附录名单中发现新闻,因为那位曾经的明星检察官么宁最终没能入选。当年,正是这位年轻女子“带领办案组办了谢才萍等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李庄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案,文强等人受贿、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当然,这一天更重要的明确宣布还是来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2年6月26日接受了王立军辞去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王立军的代表资格终止。”

按部就班,步步推进。及至7月1日党庆,门户网站的编辑们再向全国民众转达重庆官员的最新宣誓:《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决不允许任何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

(注:本文中之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编辑刘波bo.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