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府体制改革被认为是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部分,甚至是前提条件。前些日子网上流传出中国政府大部制改革的蓝图,即把国务院现有的二十多个部门合并成十几个超级部门,中共十八大报告也提到“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所谓大部门体制,是指性质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把密切相关的职能集中在个大的部门统一行使。这样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处理公务的手续和环节,有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可以说,政府部门的重组合并将是新领导层在今后五年的一项主要工作。

笔者认为,经济改革现在迫切需要从宏观调控部门着手,即进行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这四大宏观调控部门的重组和改革。核心目标是建立货币和财政政策为主的部门框架体系,大幅提高人民银行的在国务院内的地位,职能及对货币政策的主导权,及合并财政部和发改委,成立一个超级财政部,使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在一个新的部门统一管理下,开启财政体制改革的道路。本文主要讨论人民银行,下篇将讨论财政体制。

目前中国现行实行“一行三会”(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体制,即央行专注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银监会与证监会、保监会一起,构成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三大领域的监管体系,基本建立了“一行三会”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机制。但是,现存问题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独立性有限,尤其是利率是多部门博弈和协调,例如汇率政策与商务部的协调,和其他宏观经济部门尤其是三会的协调的难度也不小。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具体来讲,中国人民银行在组织独立性上,隶属于国务院,其在国务院领导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其职责。政策独立性上,人民银行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定权,但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于国务院。因此,目前央行的目标制定权和工具执行权并不完备。而每年的宏观调控是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央行要配合年度宏观调控目标,因此所谓加强央行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独立性不过是空中楼阁。

伴随着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将逐步加大,对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一,正如金融理论中的定理“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所证实,一国在实现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无法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性的目标。因此,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也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物价稳定提出更高要求。

其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涉及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对人民银行的权责和要求进一步加大,也对监管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笔者认为,金融领域的大部制改革也应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时机,通过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制度和健全的金融体系基础,使得若冲击一旦发生,能够迅速地通过政策工具的运用加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