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最新一轮上涨,背后逻辑不是经济数据的改善(因经济已经在10月企稳),也不是货币政策的刺激(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稳),唯一的解释是政策预期的改善,也就是对未来的信心改善。

高层换届之后,出现了很多新气象。这些新气象映射到资本市场,使投资人看到未来制度变革的希望,如果这种新气象能够延续下去,从点状的事件性变革到全面的制度变革,投资人的信心会逐步恢复,从而带来流动性,市场估值也就会相应提高。

目前看,本轮反弹还有望延续一段时间,原因在于,乐观预期的证伪需要时间。新的领导核心在工作作风、工作导向、工作方式上确实做出了变化,在媒体渲染下,改革预期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改革预期在短时间内很难证伪。其次,股市成交量在回升,沪市成交金额从此前的300亿-400亿元升至千亿元水平,在新股发行暂停的背景下,如此量级的交易量可以支撑行情深化。其三是政策预期,财政方面的扩赤字和货币政策的宽松都可能在一季度兑现,扩赤字意味着投资增速回升,货币政策宽松意味着估值水平还可以进一步改善。还有一个原因,是大类资产配置可能发生阶段性变化:基于对信用风险和影子银行监管趋严的担忧,目前10年国债和信用债的估值水平吸引力出现阶段性下降,可能导致部分资金进入股市。

把握反弹良机,证券公司类股票是一个不错选择。从业务发展转型和监管政策的趋势来看,2012年是证券公司业绩的一个底部,未来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或将快速扩张,估值水平有望率先提升。其次,可以把握地产股票机会。房地产调控政策要延续,但房地产市场、地方融资平台、银行业资产质量和地方政府负债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同一利益链条上。房地产调控政策会稳定,整个市场会软着陆;一些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已经开始改善,后续地产公司的估值水平也会提升。三是,部分超跌的周期性股票,贝塔系数高,短期收益会更高。

对于后市,投资者不可过于乐观。原因在于,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并未看到明显改革迹象。2012年是证监会的创新年,实质是放松管制,鼓励创新。但涉及股市核心的定价机制,没看到实质性的变革。国内股市的定价机制经历了从“一级市场补贴二级市场”(低定价和打新超额收益)到“二级市场补贴一级市场”的转化,公墓基金对投资人的软约束机制和道德风险强化了“二级市场补贴一级市场”的定价模式。这种定价机制会造成一级市场定价高估的倾向,也会造成国内企业蜂拥上市圈钱的冲动,进一步造成股票市场一、二级利益失衡的格局,表象是超过800家上市的排队大军。如果不进一步改革股市的定价机制,不改变目前公墓基金对投资人的软约束机制,供给问题将持续存在,市场的估值水平将继续下降。这一次行情启动在于制度变革预期,如果新的制度变革预期被证伪,市场又会回到下跌趋势之中。

同时,经济并未走出转型期的大框架之中,经济增速和货币增速仍处于后危机阶段的持续收缩期。股票市场价格说到底,是由业绩增速和流动性(估值)两个因素来决定。从GDP增速来看,从9-12%下降到7-8%,意味着企业整体利润增速要系统下滑;流动性方面,目前的货币政策重点体现为控节奏和调结构,流动性增速也在下降,M2增速从16%下到14%,在未来几年下降至10-12%。大的经济格局对股市不利。

最近几年难以出现大行情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目前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目前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产业权重来看,银行业、能源类企业(石油石化和煤炭)、房地产行业占比高,新兴产业总体占比较低。权重行业股票价格很难出现大规模上涨,决定了股市可以看到阶段性反弹,却难见趋势性的大行情。

因此,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短期可以配置权益资产;中期来看,固定收益类资产会更稳定,理财产品仍是局部实现资产增值保值的有效工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冯涛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