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政府日前宣布,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简称中海油)以18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

加拿大政府同时批准了马来西亚国有石油公司Petronas对该国天然气公司Progress Energy Resources的收购。在对上述两项收购批复后,加拿大政府宣布,未来外国国企在收购加拿大自然资源企业方面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审核。

中国人对于不要重复过往的错误有自己的成语:惩前毖后,其意思是“吸取所犯错误的教训,避免以后再犯”。这个词用在现在非常贴切。七年前,中海油也曾雄心勃勃地试图收购一家美国企业,但遭到了断然拒绝。

2005年,雪佛龙(Chevron)对美国第九大石油企业优尼科(Unocal)发出了作价167亿美元(不包括债务)的收购要约。虽然中海油在美国的知名度不高,但其凭借185亿美元的收购报价一举压过了雪佛龙(Chevron)。中海油这一出人意料的举措令所有人都颇感震惊。能源公司的高管们吃惊地意识到,中国寻求自然资源的触角竟然伸展得如此迅速、如此广泛。美国监管当局在这一被他们视为具有攻击性的中国收购方面前则陷入了一种夸张的癫狂状态。而此前认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的雪佛龙则被迫处于守势。

雪佛龙组织了一波规模庞大的游说活动,其影响遍及整个华盛顿并促使美国国会召开听证会。而中海油则未能给出强有力的理由证明其收购要约的合理性,或使美国方面确信其收购动机是善意的。

美国众议院迅速通过了一项非强制性决议,要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迅速就中海油要约收购优尼科一事展开调查,并称该交易“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中海油未等调查得出结论就撤销了收购要约,将价钱加到174亿美元的雪佛龙因此得以完成对优尼科的收购。

中海油及其许多顾问对于此次惨败记忆犹新。一名驻纽约的资深并购律师表示:“中海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有些交易他们永远无法达成,但仍有一些交易是他们能够实现的。”

中国其他国有资源型企业也将注意力放在了那些他们认为有较大可能得到监管当局批准的交易上。到目前为止,中国石油企业的绝大多数海外投资都是对寻求融资的项目进行的少数股权投资。

但此次中海油对尼克森发出收购要约表明,该公司已经准备好走出竞购优尼科失败的阴影。为了从过往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中海油做出了很大努力。

在中海油近期收购行动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一些富有见识、受过西方教育的高管,例如在母公司担任总经理的杨华,他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交易撮合家之一。在竞购优尼科期间,杨华是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实体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 Ltd)首席财务官。因此这一次他花了大量时间向收购目标表达诚意,为提出收购要约打牢基础,而没有再像之前一样搞突然袭击。

今年7月的一个雨天,杨华走进了伦敦西区的一家酒店,与石油行业资深人士、尼克森董事长巴里•杰克逊(Barry Jackson)会面。两个月前,在温哥华一次会议上,中海油方面向尼克森提出过收购建议,被尼克森董事会以价格过低为由拒绝。但在那个寒冷的周二,杰克逊和杨华达成了一项协议,该协议不仅能为中海油展开收购尼克森行动铺垫道路,还有助于中国回归大规模公开市场收购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