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日本零售集团永旺(Aeon)经理们的担心似乎毫无根据。一个星期六的早晨,3000多名愤怒的抗议者,出现在这家集团位于中国东部港口城市青岛城郊的Jusco购物中心外面,不过抗议者列队走过,没有冲击地方官员派遣警察组成的警戒线。

但永旺的青岛企划主管Hiroshi Ono表示,喘息只是暂时的。那个9月的周六上午晚些时候,一个更加庞大的人群重现,抗议日本政府购买位于中国东海的数个争议岛屿。这一次,抗议者破门而入,蜂拥进入这家面积逾6万平方米的商场中,一阵疯狂打砸洗劫。员工夺路而逃,中方经理在保安和警察的协助下才得以脱身。

这一天,在这片城郊以及中国其他城市的日本企业也经历了同样的场景,一直以来支撑中日商业与经济关系的假设遭到挑战,令人震惊。过去,中日外交危机从未引发如此大规模、如此愤怒的公众抗议,对商业影响甚微。谈到中日关系时,中国的分析人士常说:“政冷经热。”

这一事件发生在9月15日,部分受到震动的驻青岛日籍高管称之为“9/15”事件。此后,企业显然无法不受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了。单是永旺商场的损失就达7亿日元左右,日本政府估计,当月中国的反日骚乱给日本企业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100亿日元。

代价更加高昂的是,中国人呼吁抵制日货,这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汽车和消费品生产商,也打击了为这些制造商提供刹车板和发动机润滑剂等各种产品的日本供应商。

例如,9月份丰田(Toyota)汽车的销量同比下降了49%。10月份,日本对华总体出口同比下降12%,至9480亿日元,这是自1979年有记录以来,日本对中国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的最大月度贸易赤字。10月份,前往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与2011年同期相比锐减三分之一。自去年3月的核电危机以来,中国游客一直是日本旅游业的支柱。

同时,日本企业遭遇来自贸易展览会的非官方禁令,使其难以接触顾客。它们还因中国监管机构延迟批准其跨国并购而蒙受损失。

瑞穗研究所(Mizuho Research Institute)的中国问题专家铃木贵元(Takamoto Suzuki)表示:“在中国,什么都得经过政府审批,现在审批是越来越困难了。日本和中国都承认,双方必须保持良好的经济关系,但中国这个国家,政治影响一切。”

经济纽带的破裂不仅仅影响到中国和日本。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经济总量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五分之一。它们的商业部门日益融入到全球供应链的环节之中。

对于菲律宾等同样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邻国而言,经济寒流提醒它们,它们自己的商业关系也可能面临风险,令人忧心。

投资者也不能认为摩擦是暂时的。尽管有些分析人士表示,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可能愿意缓和紧张关系,但日本周日即将举行的大选很可能导致日本的外交政策向右转移,立场更加强硬。东京称双方存有争议的岛屿为“尖阁诸岛”(Senkaku),北京则称之为钓鱼岛,日本控制着岛屿附近的水域,现在中国政府的巡逻船经常挑战日本对这片水域的控制权,这让很多日本民族主义分子愤怒不已。铃木贵元表示:“看上去,尖阁诸岛问题将持续下去。”

自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日本陷入双底衰退(double-dip recession),举步维艰,这一消息无疑雪上加霜。日本人口萎缩,这意味着,日本扩大国内市场的前景有限,很多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领袖寄希望于新兴亚洲市场的增长,尤以中国为首。

上周,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调降了对今年日本经济增长的预期,从2.3%降至1.7%,部分理由就是岛屿争执冲击日本对华出口。日本颇具影响力的商业游说组织经团联(Keidanren)的会长米仓弘昌(Hiromasa Yonekura)呼吁日本政府采取行动,修复中日关系。他批评日本政府认为尖阁诸岛不存在主权争议的官方立场“难以理解”。

但中日纷争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青岛及其他城市出现的抗议场面促使部分日本企业重新思考其中国市场战略。一名驻青岛日籍高管表示,参观青岛寻求潜在投资机会的日企数量一落千丈。9月15日,至少有10家与日本有联系的企业遭到袭击。

在华经营的日企超过2.2万家,其中很多供应机械和零部件,在中国出口工业的成功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他日企向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供应的产品越来越多,同时还提供更多的服务,如物流管理。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促使很多公司寻求出路,减少对该国的依赖。汽车厂商日产(Nissan)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今年10月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将继续按计划在中国进行投资,但中日关系的持久不睦可能会减缓扩张速度。

如果日本企业撤出中国,将使中国更难接触到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以及生产和物流经验。中国如要成为发达国家,这些经验是不可或缺的。

被洗劫的这家青岛购物中心由永旺与一家中国合作伙伴组成的合资企业经营。其中方经理表示,日本的现代化管理让他受益颇多。“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国外的先进事物,不论它来自哪里,”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理说道,“我们尤其应当与这种知名、先进的日本公司寻求合作。”

永旺购物中心的打砸事件还表明,最直接受到反日骚乱影响的还是中国人。永旺购物中心部分为中资所有,员工也是当地人。而且,尽管青岛居民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政府一样在岛屿争端上愤怒情绪高涨,但多数人仍谴责对企业的攻击,并认为失去就业机会才是最大的洗劫。

一家青岛日产经销商的最大专卖店被砸。该经销商的经理李昆(音,Li Kun)表示,当地政府提供了修缮费用,但中央政府应当为更加高昂的销量损失买单。“对我们来说,政府计划不当,(对抗议的)应对也不合理,”李昆说。

另一家青岛日产经销商的经理打出了中国对岛屿拥有主权的标语,支持“坚决抵制日货”,使得自己的专卖店免遭抗议者攻击。但之后销量的大幅下滑迫使他跳槽到一家销售韩国和法国汽车的公司。“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我必须为家庭着想,”这位经理说,“我也担心这种事会再次发生。”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的贾庆国称,一些中国人没有认识到中日经济关系破裂对本国的影响。“两国都受到了伤害,很难说谁受到的伤害更大,”他说,“中国的损失可能更大。”

然而,即便是青岛日产经销商的经理也认为,经济损失将无法阻止中国的爱国者通过抵制和其他经济施压手段,来迫使日本在一场普遍认为事关民族尊严的问题上让步。许多人对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占领心存怨恨。他们说,自己的国家已经足够强大,已经能在岛屿问题上与日本叫板——他们认为,日本政府在19世纪窃取了这些岛屿。

中国外交学院(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的周永生坚持认为,在岛屿争端涉及的经济影响方面,中国处于有利地位。“中国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但由于中国的经济基础坚实,增长潜力雄厚,它将能够消化掉这些成本,”他说,“日本则无法消化这些成本。”

不过,最终账单的出炉还需要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两国政府能否搁置岛屿争端。目前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上个月,两国与韩国同意展开三方贸易协定正式会谈。中国政府在骚乱之后也在平息公众的反日抗议。

不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日本公司称,抵制呼声对它们与中国的业务往来影响甚微。即使是受抗议影响最严重的一些企业也保持着乐观。

青岛永旺购物中心上月重新开业时宾客盈门,购物者津津有味地吃着餐饮区的面条,逛着时尚专卖店。Hiroshi Ono表示,虽然一些股东对新投资表现出担忧,但永旺仍计划在中国和香港的50家购物中心与超市的基础上进行扩张。“我们准备以每年10家新店左右的速度发展,”他说。

日本汽车的销量也出现了试探性复苏,意味着爱国主义情绪和担心日本产品让主人遭殃的恐慌可能正在消褪。“如果日本产品物美价廉,人们自然会购买,”贾庆国说,“情况不会完全回到从前那样,但一段时间以后,负面的影响会大幅降低。”

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尖阁诸岛争端悬而未决,中日经济关系仍将容易遭受外交冲突的影响。

在北京城东的蓝岛百货大厦,一名电视机售货员称,日本品牌东芝(Toshiba)和索尼(Sony)的销量,在抗议爆发约两个月后仍持续走低,比以前低大约一半。

“顾客先看看索尼,再来到飞利浦(Philips)的柜台,”这名店员说,“他们知道飞利浦是荷兰品牌,而中国与荷兰没有任何领土纠纷。”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