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向向往的首都北京,现在成了“问题之城”,交通拥挤、污染严重、房价奇高等等,让这座城市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失去方向。北京聚集了中国最有权势和最聪明的人,却无法解决这些“北京病”。

有人把北京与上海相比,前者的城市规划与管理落后上海几乎一个时代,但两者不具有可比性。北京自元朝始就几乎一直是中国的国都,拥有规模庞大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中心,而上海兴起于清末的渔村,从零开始的近现代工商业城市,在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前,上海已经由殖民者、资本家等自发培育成了远东最现代化的城市,即使全国其他城市都在学习模仿北京集权辐射状的规划,上海仍然保持了商业城市的原貌。

北京至今还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都城,尽管新政权推倒了紫禁城的外城墙,只留下故宫,将皇城由封闭变为开放,但从权力分布的角度讲,中央权力部门涌入三环之内,北京仍然是一座“无形的皇城”。三环内聚集了绝大部分中央部门、军队、外地驻京办以及使馆等,如果说这些大部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安排,那么,在东二环刚刚竖起的众多央企大楼以及西二环林立的金融大厦,表明三环内至今仍是权力的领地。

事实上,认为北京的城市格局师从苏联的说法是错误的,建筑或许学习苏联的设计,但高度集中的城市区域功能规划,其实是封建时代城市的延续。在传统的王朝时代,帝王、官僚和贵族是城市生活的主体,而普通市民处于极端次要的位置,只是为权贵阶层服务,因此,有“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的说法,城墙内住着皇帝高官,城外才是百姓生活的地方。

北京交通拥堵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遍布权力部门的市中心垄断了太多全国最好的社会资源,包括最好的幼儿园、学校、医院、文化场所、博物馆、商业设施等。当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都聚集于一个城市的中心城区,那么,拥堵就不可避免,房价再高也变得正常。

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北京当局主要是为“领导服务”,这是首要的任务。在北京四环之外,除了本地动迁户外,基本上以新移民为主,这些区域的市民可能不被视为北京人,从而得不到服务。人们走出圈起来的住宅小区,面对的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城郊结合部的混乱状态。这里缺乏合理的市政规划、建设和公共资源投入,没有足够的幼儿园、学校、医院以及方便的商业服务。但是,由于市中心拥有中国最好的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钱人涌入,推高了中心地区的房价,这也祸及缺乏公共资源而又脏乱差的郊区,致使房价飞涨。这里也很难见到交警和治安警察,这与市中心有天壤之别。

当城市管理主要为权力部门服务的时候,整个城市的交通和公共设施就会缺乏人性,北京拥有宽而直的主干道,但缺乏适合步行的道路。这种冷冰冰的交通体系与大院文化,使得每一个小区就像一个巨大的兵营,而想要购物、消遣、约会必须走到很远的地方,这增加了交通压力。相比上海道路弯曲且高架桥众多,尤其是很多适合步行的街道与地下交通、大大小小的商业设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密集的公共交通体系与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