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换届时间

已进入全国“两会”时间——标志就是新华社电稿《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由中国各地每一家时事媒体刊于显眼处。

亦可从中选取“两会将选举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或“全国人大代表官员比降至34.8%”作为标题。长江日报不仅在头版头条处写明“党政领导干部比例降低6.93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比例提高5.18个百分点”、“74名‘80后’2名‘90后’当选”的要点,还为此刊出社评《让群体间的议政地位不断趋向平衡》,声称“强调扩大工农代表比例,是要找回沉默的草根的声音”;大河报则欣慰于《增加工农代表避免“官员自我监督”》:“如果人大代表中官员人数过多,‘人代会’就会变成代表们戏言的‘党委扩大会议’,变成学者们所说的‘官商代表大会’。在这种情况下,就难免有‘官员自己监督自己’之嫌,名不正言不顺,使得人大的监督力度被大大削弱。”

新京报关注2013年全国“两会”系列社论之一也就是选取了《多让基层声音成“两会好声音”》的诉求,并有整版图解“谁来代表你开‘两会’?”,称“80年代后,每届代表均在2980人左右,名额分配需考虑十余种因素,代表建言不必局限本群体利益”。

这样的解释当然笼统,不足以反驳民间意见领袖对中国人大代表产生过程的持久不满。再加上,门户编辑已经重新把“83岁申纪兰连任12届”展示在首页,90后女孩铁燕飞又在报道中自称“得知自己当选代表,非常惊讶”,@谢文今晨已经借用《北京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水平》的雾霾场面幸灾乐祸:“用严重污染欢迎来自全国的人大代表们。让事实告诉他们不议政,当花瓶的社会恶果”。搜狐和凤凰网所见略同,午前即从中新社图库中找出一幅《来北京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姚明抬头看天直皱眉》,配发在《沙尘暴袭击中国北方,北京PM10升至1000》的首页头条下方。

环球时报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以《中国进入‘政治会议季’》作为封底文章,引用西方媒体所称“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之称,发表社评《两会已是政治改革的活跃探索区》:“尽管不断有人批评中国两会的作用‘原地踏步’,甚至有人称两会在‘退步’,但这种评价与公众的感受南辕北辙。两会的公众及舆论参与度与前些年有了质的不同,如今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两会是中国人政治参与最重要的渠道。”

以此反击了两会“花瓶”论后,胡锡进要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权威,以及以挖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潜力为核心的依法治国升级,应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两大主要支撑”:“只要坚决保持党对整个改革的领导,中国就能避免苏联那样的出轨翻覆。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地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根本政治制度,让人大履行更多的实权,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就能发生。这两者之间看似有一点矛盾,但解决这个矛盾对国家政治资源的消耗或许是最小的,它比中国找任何其他‘民主政治之路’都更现实,风险也最小。”

提到苏联覆辙,应该就是为了呼应总书记。坊间流传多时之后,人民网昨天允许专家在访谈中披露,“在中央纪委的这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是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阐述分析了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总结了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历数了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危害,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反腐倡廉的一些重大问题,可以说是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于是,继5天前《习近平引用陈后主‘亡国之音’表官场弊病忧患》之后,门户编辑又有了《习近平在中纪委全会上总结苏共亡党教训》可以推荐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