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五大门户把《中国6艘海监船今晨抵达钓鱼岛海域》的消息顶至首页。央视在8点不到口播快讯,宣布“9月14日6时许,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和中国海监51、66船组成的2个维权巡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进行维权。这是我国政府宣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钓鱼岛海域领海基线的声明之后,首次对该海域进行维权巡航执法,执法体现了我国对该岛屿及海域的管辖。”

两天以来,这些根据新华社通稿早该抵达的船只,在互联网上受尽“隐形”的奚落,那些认定中国政府只会装腔作势的异议者显然更相信日本海上保安厅“没有发现”的说法,所以,连日本NHK电视台都曾敢于借吉祥物“DOMO君”的新浪微博账号,用汉语嘲讽中国海监船GPS导航水平太差。

现在,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可以不用再以“中方公务船将继续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活动”的口径回答追问了,事实上,他昨天就已铿锵有力地昭告天下:“中国举国上下对日方的错误行径无不义愤填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提出的正义要求和采取的有力举措。”

这个“举国上下对日方错误行径义愤填膺”的宣言展示在各地媒体上。为了说明“随着日本政府的一意孤行,中日两国关系在这两天急剧降温,而且这种降温正在从政治领域向经济和民间领域在蔓延”,央视新闻1+1昨晚即已请中国游客和旅行社总经理出镜,呼吁“抗议,以经济的方式来抗议”,主播董倩更要用数据说话:“今天我们也在网上做了这样一个调查,截止到今天晚上9点,一共是两万多人参与,我们有三个选择,一个是对日本的好感度降低的,有超过8成的人选择。你会继续购买日本产品吗?同样有接近9成的人选择说‘不会’,只有不到10%的人说‘会看情况’。不购买日本产品的理由是?‘以此作为对日本政府的抗议’超过了9成。”

从各地媒体汇总的情形来看,三天以来的确出现了以抗议示威、抵制日货、放弃赴日为典型代表的反日现象。按照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中日贸易遇寒流,日系品牌9月蹒跚》中的描述,“在事态升级的一个多月里,中国市场上日本商品和服务的销售相继受到打击……‘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而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欧盟,多年来,日本对华是贸易顺差,中国对日是贸易逆差,因此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要高于中国对日经济的依赖度。’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部主任刘雪琴告诉记者,‘日本应该从大局考虑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衅中国是否合适,毕竟中日彼此的经济依赖度很高,而日本更依赖中国。’”

辽沈晚报是把《“康辉”中止5万游客赴日计划》的新华社电稿做成封面头条,并辅以这家国内最大的组团日本游批发商董事长李继烈的愤慨:“日本政府的行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容忍的,因此赴日旅游产品只能全面‘下架’。其所属全国220家公司、5500家门店停止销售日本游产品、停止组团前往日本旅游。”

现代快报是另一家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冲锋在前的媒体。据其今日报道,连续三天的封面设计和口号不仅“在市民和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个封面来的。’南京新街口一家报刊亭老板激动地表示,‘我每天也专门留下一份,时时激励自己。’”而且,引来了广告商——“菲时特集团刊登支持中国政府维护钓鱼岛主权的公益广告,现代快报决定将这笔广告费捐赠给宁夏远景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