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周来,中国将经济政策转向更倾向于刺激的姿态:官员们誓言加快审批投资计划,商务部出台鼓励消费的补贴,而央行上周四自2008年以来首次降息。

但是,刺激措施可能有不同的形态和规模,而上周末发布的最新一批经济数据似乎表明,北京方面不需要像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那样,推出巨额支出方案。

上周四,当中国央行降息的消息传来时,投资者们担心,中国官方比预期更加激进地放松政策,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减速。

不过,上周末发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只是有些疲软,并不是灾难性的。看起来,中国经济的整体局面远远不像很多人曾经担心的那么阴暗。

“政策微调,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刺激,应当足以带来8%的全年GDP增长,”里昂证券亚太市场(CLSA Asia Pacific Markets)策略师罗福万(Andy Rothman)在上海表示。

那将是10多年来中国最慢的经济增长,但它将标志着从去年9.2%增长的“软着陆”,而非崩盘。

5月的许多经济指标无疑是疲软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销售额双双比前一个月疲软。工业增加值略有起色,但仍远低于长期平均趋势线,似乎说明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三年来最糟糕的一个季度。

然而其它数据带来了一线希望。

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幅度降至3.0%,这是两年来的最低位,给中国官方带来动用货币及财政工具支撑经济的广阔空间。此外,强劲的进出口说明外部和国内需求均颇具韧性。

许多分析师表示,对中国的增长前景来说,关键的摇摆因素并不在北京方面的控制范围内:欧洲能否阻止其主权债务困境升级为一场真正的全球危机。

“在不出现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情况下,我们预期整体刺激规模可能相对较小,”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经济学家陆挺表示。

他预计,只要欧洲的形势不致大幅恶化,中国政府在各类项目(从水利灌溉到新铁路线)上的额外投入,很可能相当于略低于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规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在北京与中国官员进行年度政策磋商时,得出类似的结论。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种风险(从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到摆脱投资拉动型增长的棘手转型)中,最大风险仍是欧洲危机蔓延的威胁。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月表示中国将聚焦于“稳增长”,他还发出信号暗示,官方将加快公共投资,以填补私人部门增长乏力所形成的需求缺口。

但是中国官员也试图扑灭外界有关政府将出台又一轮大规模刺激措施的猜测。2008年推出的大规模刺激,给中国留下了债务和通胀飙升的后遗症。

外部专家们认为,如果5月份表面上的企稳最终证明是昙花一现,情况进一步恶化,北京方面可能迅速改变调子,而它确实有能力这么做。

“中国在必要时仍有做出有力回应的空间,”IMF第一副总裁戴维•利普顿(David Lipton)表示。

译者/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