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跨国公司的亚太区任职中高层的业务拓展总监向我抱怨,一堆中高层开会的时候,问及中国大陆市场情况时,大老板,一个法国人,总喜欢问那个在中国内地工作了三年的美国人,却对她这个百分百中国内地人视若无睹。更让她郁闷的是,这样的情况发生过不止一次。在法国大老板眼里,她对中国的见解,甚至还不如她的ABC老公,那是个正宗的美籍华裔,会说中文,不会写汉字,刚来到中国内地一年半。

这种情况我在一些老外很多的场合偶尔也有体会。尽管我意识到这些老外并不买我这个道地的中国内地人的账,而是乐于和他们的同类,一群先先后后来中国内地淘金的西方人分享和谈论中国,但他们大多还是会保持基本的礼节,装模作样地问一下我的见解,做出一个不置可否的表情,然后就投入到“西方人谈中国”的讨论中去了。

这个困惑,我竟然在近来热播的家庭伦理电视剧中寻找到一些启示。

家在中国内地小地方的父母,来到大城市帮儿女带小孩的时候,也只喜欢问小区里其他的外地父母们这个城市的情况,而不喜欢和土生土长的大城市人、尤其是本地大城市年轻人聊这个城市。

原因如下:一,同是外来人,大家关注的话题比较类似,对这个国家和城市的想象也比较一致。比如,在中国的西方人更关心的是:哪里能买到正宗法国奶酪;在上海的外地妈妈们也许喜欢讨论上海人有多矫情……而这些,有可能是正宗的上海本地人不关注的。而对西方人来说,中国所代表的“东方、神秘、共产主义……”等等固有形象,恐怕只能在西方人那里寻找到共识。二,大家都不愿意在真正的本土人面前暴露自己对这块陌生土地的无知;三,因为中国体制的特殊原因,老外认为中国人看中国,反而会不够客观理性……

有趣的是,洋老板与中国下属的这种隔阂,被一些聪明脑袋利用了。这些聪明脑袋,十分了解老外对中国的“独特”认知,也十分乐意向老外兜售他们希望了解到的中国,只要有钱赚。

有位美国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营销总监向我透露,公司每年要花几百万咨询费,主要就是为了请一个局长的儿子吃饭。收这笔咨询费的本土咨询公司成功地说服了美国老板:“中国办事是需要关系的。而这位局长的儿子,有很多关系。”这位总监对我说:“你知道吗?他们说的那位局长已经退休好几年了。我跟老板说,我可以请到现任的局长秘书来吃饭。不要花什么钱。可他就是不相信我。”很简单,洋老板已经坚信“关系”在中国的重要性,并且,他的这种认知又被那家咨询公司向另一个层面深化:“在中国,不花钱的关系,不算关系。”而这正好符合他对中国的想象。于是一拍即合。

这个时候,作为正宗中国人,你若想再对洋老板说:“其实在中国,有时不找关系也可以做成事。”他已经不相信了。于是,久而久之,下次再问中国的事,他就会忘了问你,因为你并不了解他心目中的那个中国。

(作者电子邮件:from9to5@liv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