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4日)

一、科学发展

又到了异议者试图纪念、宣传官员试图阻止的日子。用户们抱怨新浪微博临时取消了蜡烛缅怀的图标,不允许更换头像,敏感词的过滤也比平日严格得多——23年前的那场事件至今仍是中国官方公开话语中的禁忌。

不过,尽管有了这些提前布防,但互联网,特别是自媒体近来的蓬勃发展,还是给那些有心人提供了更多突破机会,他们利用隐喻、贴图等方式与删帖者争分夺秒。

对实行事先审核机制的传统媒体或门户网站编辑页面来说,突围成功的可能性目前基本仍是零。那些每逢6月3日夜晚都要提高警惕的报纸当家人,这回倒是有了一个最安全的选择:在最显要的位置刊出新华社发布的长篇电稿,为胡锦涛、温家宝十年来的工作成绩进行总结赞美。

作为中共中央喉舌之一,这家通讯社宣布,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自昨日起开设“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专栏,“集中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生动展示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开栏的第一句话是“总有一段征程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激昂振奋”,它不仅出现在人民日报今天一派喜庆红色的头版上,也成为北京日报、南方日报、解放日报的不二头条,甚至,南方都市报如今也需要给出一个封面导读,广州日报更是给了套红标题待遇。

另一篇同时播发的电稿则以“从中国道路看科学发展”为题,更加明确地标注了宣传主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带领亿万中国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征程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二、最美司机

如此阵仗,新闻联播当然不会缺席。不过,央视编导们还是把焦点访谈时段给了一个平凡人物,“吴斌,杭州市一位普通的客运汽车司机。但是,他的意外离去,却在这两天引起了无数人的持续关注。这位平凡的司机在行车中突遭意外,身受重伤。危急关头,吴斌尽力守护着车上24名乘客的安全,用生命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的确,这位在5月29日驾车过程中突然遭遇空中飞落铁块击碎砸中腹部的司机,因其强忍剧痛紧急停车疏散旅客的事迹而在过去这个周末接受了全民哀悼。

在杭州,今天已是钱江晚报连续第三次用“最美司机”作为头版头条了。从周六那句“1分16秒,他用生命履行职责”开始,这些本地媒体向“平民英雄”致敬,刊出包括浙江省委书记在内的领导批示,感叹:“为什么吴斌的事迹格外让我们唏嘘?因为他身上有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敬业和责任。他的一点光亮 足以烛照人间。”

同样用黑底白字道一句“老吴,您走好!”的还有都市快报, 这份本地畅销报纸值此推出“我们的价值观”专版,在今天的5个纪念整版中讲述“平凡四十八年,伟大一分多钟”的道德选择,以及吴家那封“我们真的不能无缘无故接受大家的馈赠”的公开信。

比浙江日报、杭州日报规格更高的机关报也已关注这位平民英雄,那几幅在过去几日传遍网络的视频截图今天也已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记者描述了“3日清晨,送别的花环层层叠叠摆了30多米,民众自发赶来,送英雄最后一程”的场景,追记吴斌“生命中最后一次制动”。人民时评也就此感慨《伟大高尚从平凡中起步》,“吴斌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原本都是我们身边无数外表平常、职业普通、生活平凡的普通人,却因为意外遭遇的瞬间考验而陡然焕发出令人敬仰、感铭的耀眼光亮。在这个造假横行、有人专靠突破道德底线成名获利的喧嚣年代里,他们让冷漠、自私的人看到了人性本善的光辉”,并表达对人心向善的期待,“如果每个行业都有这样一些人在,我们就会少些焦虑紧张,多些信任与快乐,生活就能更美好一些。”

的确,“平凡的人给我们最多感动”正是中国媒体此番的共同感悟。新华社发布《平凡中迸发的生命亮度》,感叹“人生如此无常,人性如此美好”;南方都市报除了给出周日封面报道外,又在今日由作者分析“美德来自日常生活”的道理;新华每日电讯刊出《善待敬业者是纪念最美司机最好方式》,呼吁民众从现在做起,去发现、珍爱、善待活着的“吴斌”们;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主编徐百柯也在头版《悼念“最美司机”, 汇聚向上力量》中向全民发问:“我们抱怨社会散漫,抱怨人心不古,抱怨精神萎靡,甚至抱怨信仰不存。然而,除了抱怨,我们总该做点什么。迂远空疏的暂且不论,从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岗位做起,怎样?从内心生长出对职业、对责任的一丝虔敬做起,如何?”

心存感念的人们也难免心存余悸,对高速公路上何以飞来横祸的追问昨天得到初步回答。根据现代快报所引无锡警方消息,“在几千辆途经车辆中,警方初步锁定了20多辆嫌疑车辆。目前初步结论为:飞击的金属片为一刹车轮毂,并有可能是使用了劣质的产品,在长期疲劳使用后损坏导致的。”

在锁定刹车轮毂之前,谁是“凶手”的话题甚至触发了又一场“辟谣党”与“带路党”之间的争论。当章立凡在微博上发现那则推测击伤吴斌之物乃是当日中国发射一火箭之坠落物的帖子时,这位自称“五毛公敌”的意见领袖为“航天血债”的可能性而愤怒,要求“给公众一个解释,还死者一个公道”,不过,他迅速遭遇了“编剧本、编历史编习惯了”的反驳,因为时间不吻合,“5月29日中午11点39分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被铁块击中,约4小时后,15时31分我国发射遥感卫星。”于是,当那位飞象网总裁、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专家成员项立刚发起有关章立凡们“是动机不纯还是智商有问题”的网络投票时,这位历史学者需要自辩“正常人必先想到‘对面货车上的部件’,惯于高空抛物者难免对残片过敏”,并指责对方才是“诛心之论”。

三、深圳余波

截至6月3日19点30分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266万余次的“最美司机”消息确是特例,通常来说,只有那些控诉权钱交易、揭发官商勾结的帖子才能有此传播效率--在互联网舆论场里,对公权力有罪的“合理想象”才是主流才是常态,例如,周五起再次疯传的深圳飙车案“真相视频”。

经过微博身份认证的作家金满楼即是传播链条之一,他在周六子夜宣布,自己在那段“非官方控制的视频”中听出1分40秒后的女声是“不要和交警说,不要说是我,不要说我是司机……”,而且“撞车后,有人绕过来打开左侧驾驶室门,牵出一个白衣黑裙女”,他就此质问,“此人是谁?谁还在那里信誓旦旦!不要删除,删除即坐实!”

于是,那些一直未能心服口服的深圳“5.26”车祸关注者再度围拢,要求已经宣布“铁证如山”的深圳警方出面解释。面对此情此景,央视评论员王志安颇感不屑,在嘲笑“现在还怀疑掉包的,可以直接去精神病院”的同时,呼吁“大家要沿着证据链说话。如果无视整个证据链,口中说的是质疑,随意添油加醋,捕风捉影,这就不是质疑,而是刻意造谣。”当晚,在推介自家新闻调查节目《被拷问的死亡飙车》的同时,他也通过博客发布证据归纳,并声明“你可以选择相信,也可以继续选择不信,这是你的自由。你可以选择看见,也可以选择看不见,这是你的权利。”

就算再加上晶报周日头版头条中由那位女子声明自己是路经的士乘客、且当时只是“用上海话说‘要爆炸了’”,王志安们的努力也并不能说服所有人,比如,自述“爱党更爱国”的报社记者、新闻评论员、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专家成员“大鹏看天下”就敬告天下,“目击者那么多,请勇敢站出来讲述现场情况,不能只听警方一面之辞。”

于是,重庆晨报今天试图找到《深圳飙车案为什么一再被追问》的答案:“一起按照正常程序处理的特大交通事故,一出现‘顶包’一说,为何就会引发如此多人相信和附议?一起原因简单的醉驾事故,一出现‘豪车’一说,为何就会引发如潮的反感和愤怒?一则按客观事实报道的新闻,一出现‘官方’表态,为何公众就会产生不信任甚至蔑笑?”

评论员王方杰的逻辑是,“交管部门可以说案情‘正在调查’,可以说群众‘不明真相’,甚至也可以说网民‘素质不高’。但是,这样做能够引导公众按照正常的途径接近真相吗?能够本着公开公平公正赢得公信吗?显然不能。对于深圳跑车飙车案,无论是否存在顶包,无论司机是否富豪,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说明政府公信力受到普遍伤害,必然加剧社会矛盾。第二,说明社会贫富差距太大,社会对豪车、豪宅以及富人群体极为敏感。”

回到那份特区报纸的版面上,编辑们已将重心转向一份倡议,《为“5•26”飙车案建一块警示碑可不可以》:“为‘5•26’飙车案建警示碑,是为了让每一个深圳人铭记,深圳是我们的家,在这座城市里我们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曾为逝去的同伴悲伤过、愤怒过,为追求公平和正义努力过、抗争过。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深圳是先锋、开放和勇于捍卫公平正义的改革窗口,我们必须用心守护这座城市的价值和灵魂。”

四、“逆流而动”

“相煎何太急”的媒体论战也已转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前往河北向大学生讲授时评技巧,环球时报评论负责人王文在嘲笑了一番团中央机关报的现实影响力后,转为不点名地批评“本是同根生”的同行:“微博上有批反体制者,其实是体制最大受惠者,甚至是编制内人物。”

在这个关键认知上,曹林的同道中人遍及市场化媒体,在足以代表编辑部立场的社论或专题中,网易、腾讯、凤凰等门户网站均已强调“反腐败必须零容忍”,搜狐更是把新京报那篇《反腐败就应该是“零容忍”》放在首页一整个周末。而彭晓芸也愿意在这个时刻出面,这位曾供职于南都周刊及时代周报的撰稿人虽然也认为那篇《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有循环论证之弊,但更反对“为了消费政治而不讨论真问题”:“环球时报经常替维稳体制说话,且说的还是体制内的一些真心话、实诚话,因此,我将其视为论辩的真对手,希望从学理上驳斥他们的维稳论,探讨复杂中国的求解之道。但我也不赞同民粹的伪反抗或打酱油的伪自由主义。”

另一位在中国舆论界众人瞩目的胡姓总编也已出手。根据这篇得到财新网周末头条推荐的新世纪周刊开篇语,胡舒立正以刘志军案为引,将环球时报定义为之论定义为“逆潮流而动”,呼吁“首先要对为腐败开脱的种种谬论保持警觉,坚持零容忍的普适原则”。

在时代周报那篇对北京日报的批评中作为访谈学者出现的陈力丹也在周末发表博客,《传媒间批评正常,转载要尊重版权》:“这次腾讯改动环球时报评论标题,显然腾讯不对。不过,认真品读环球时报的评论,感觉腾讯所改标题似乎更能反映评论的原意,改后的标题对评论的基本观点,概括得颇为准确。”不过,他希望胡锡进“以同等的篇幅发表反驳中国青年报的评论”的期望看来是要落空了,在强调自己只是“趟出并努力支撑起中国舆论的一片新空间”的拓荒者之后,胡总编现在只愿意把对互联网“夸张偏激”的警告停留在微博上。

五、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秀”应成为官员必修课》http://t.cn/zOD5vIN

人民日报《超越争议,公平竞争》http://t.cn/zOD5hI0

南方都市报《中国崛起路还很漫长,审慎外交乃最优策略》 http://t.cn/zOedVUU

南方都市报《<非你莫属>代表了很多中国人的陈腐职场观》 http://t.cn/zOeITel

新京报《抵制<非你莫属>注定失败》http://t.cn/zODtOUF

京华时报《骑车副市长触动公车改革之痛》 http://t.cn/zOD5fIE

重庆时报《如何看待“副市长骑车送女儿上学”》 http://t.cn/zODtvxq

东方早报《与其感谢,不如充分保障媒体监督》http://t.cn/zOD5Kvx

广州日报《慈善容不得一分钱的欺骗》http://t.cn/zOD56iI

新京报《卫生厅长刘维忠的中医复兴运动》 http://t.cn/zODqrsg

新浪《中医:打通任督二脉事件中医躺着中枪》 http://t.cn/zODt84J

腾讯《从“等我下班再死”到“2B孩纸”》 http://t.cn/zODqgRn

(注:本文中之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编辑刘波bo.liu@ftchinese.com

徐达内上一篇文章:

媒体札记:相煎何太急 2012-06-01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媒体札记:职业精神 2012-06-05
媒体札记:怀疑与道歉 2012-05-31
本文涉及话题:媒体札记
排序: 评论总数
[查看评论]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