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的十年里,中国逐渐发展成一个世界级的大国。但当这个月的中共“十八大”(以及明年春的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到来之时,回忆这十年来胡锦涛和温家宝领导的政府,许多人脱口欲出的问题不是“中国将在什么时候超越美国?”,而是“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在未来十年里还能维持下去吗?”人们还要问:即将卸任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在他们执政的十年里,是不是应该(或有没有可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为中国做出更充分的准备,以应对下一个时代的挑战?在下一个时代,中国过去享有的人口结构的优势,将随着人口趋势的变化而变成不利因素,而且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将继续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

现在人们恐怕已不太记得,恰好在十年之前,香港出现了第一例疑似“非典”案例,随后酿成一场范围广大的传染病危机。在中国卫生部门长达数月的信息屏蔽之后,这场传染病最终在2003年3-4月在广东、香港和北京蔓延开来。“非典”危机成为胡温新政府一场迫在眉睫的公信力考验,而它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那个时候的诸多迹象显示,这会是一届成功的政府。在“非典”疫情逐渐退潮时,中国经济也最终克服了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恢复了健康。

2003-2008年,在这届政府执政的头五年里,中国出口不断攀升,中国经济恢复高速增长,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从2002年底到2007年,中国GDP总共增长了75%,以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几乎翻倍(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是一个因素)。但中国经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以之前的改革为基础的。从1995年开始,在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支持下,朱镕基总理实施了深入、艰巨的国企改革,为胡温时代国企的重新崛起铺平道路。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晚期突然崛起为世界出口大国,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朱镕基在亚洲金融危机肆虐时构想出来的政策,以及从1998年开始,吴仪在沿海省份对这些政策的有效执行。在胡温执政时期,中国最终走出1998-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通货紧缩和低迷,实现了一场令人惊叹的经济复兴,但这场复兴是不平衡的、粗放型的和不可持续的——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公开发表过这样的观点。

随着中国经济在21世纪飞速增长,政府税收收入和外汇储备都大幅攀升。可以说,自从1800年以来,从来没有哪届中国政府拥有比胡温任内更强大的财政实力。但是,他们把第一要务放在了加强国内安保方面,将大量资金投入警察和军队建设,同时还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政策让经济失去平衡,强化了中共和政府对于中国社会的控制力,同时把中国的影响力和军事实力扩张到东亚其它地区,或更遥远的地方。胡温政府是不是本应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把这些雄厚的资金用于为进一步改革创造更大的动力?但到头来,胡温政府继续支持经过朱镕基改革的大型国有企业,让它们发展为今天这样的极其强大的垄断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党的权力也在不断扩张。在像中国这样的繁荣、增长的经济体里,一党制的政治体系,即政治上的垄断,只会让腐败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不管政府采取多大的措施来惩治腐败,就算是政府官员及其家属不主动追求不正当的经济回报,这些回报也会不请自来流入他们手中,因为他们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可以决定和谁签署合同,给谁颁发执照,等等,这些腐败行为也给行贿者带来了自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