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编辑:

FT中文网11月16日发表了FT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的专栏文章《胡锦涛执政十年的功与过》,文章认为,虽然胡锦涛使中国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胡锦涛一直没有勇气大胆推进改革,使过去的十年成为不作为的十年,失去的十年。

中共十八大后“习李体制”的开启,同时意味着“胡温时代”的基本结束。对于过去的十年,各方会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但功过是非背后的复杂原因,往往被忽视。

11月15日,69岁的胡锦涛卸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他在这个中国最高领导职务上刚好干满10年,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过去的十年,令人感到吊诡的是,无论是左派人士、还是右派知识分子,都纷纷指责胡温政府,认为中国行进在一条不恰当的道路之上。左派认为,中国太“资本主义化”了,社会主义少了些;右派认为,中国过于“特色主义”,普世主义不足。平心而论,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体系包括美国,都不会尽善尽美地满足国民期待,完美无瑕。

事实上,外界对胡锦涛执政时代的不满,主要集中于第二个任期。然而,人们忽略了第二个任期的一个大背景。一个是国际层面的,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茉莉花革命”。另一个是国内层面的,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人民表达渠道的增多,权利意识的觉醒。

所以,当胡锦涛面对外界指责的诸多问题,如没有进一步改革中国经济,使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国家垄断加剧,贫富差距拉大,司法不公、社会不公时,相信他也会感到交瘁、疲惫甚至是委屈。

胡锦涛执政的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增长最快速的十年。然而,由于近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多人已习惯于将中国的经济增长视为理所当然,进而忽略了胡锦涛和他的团队为此付出的努力。尽管中国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但纵观2008年金融危机会后的世界各国,除了德国的日子好过些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日子并不好过,有些国家甚至濒临破产。然而中国,至少使国家在正常运转,没有出现大的动乱。坦白来讲,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共产主义大国,当家人实属不易。

更根本的是,作为中共建国后首位平民出身的总书记,胡锦涛在10年执政中受到了太多的掣肘,这些掣肘既来自他自身观念的局限,更多来自卸任元老和“红二代”利益集团对他的制约。这让原本就个性谨慎的胡锦涛在政治改革、遏制腐败、破除利益集团等关键问题上魄力不足,建树不多。

这首先体现在经济层面,由于中国强大的利益集团,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四万亿财政纾困基金,大部分落入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性央企。再加上中国紧密的政商联系,特殊群体在这次危机中的财富聚集反而跃升。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财富的攫取、掠夺,是一种人为拉大的差距。

但是,不能因为中国目前城乡差距和社会矛盾依然突出,就忽略胡锦涛时代在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公平正义的努力和进展。

事实上,中国农民等弱势群体从来都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权益从来都没有被其他阶层的人群重视,始终是被遗忘的一个群体。相对以往,胡锦涛时代对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持,远超前几十年。这从笔者在农村做的一个实证调查结果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