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习李政府为戒除政府官员的奢靡之风而三申五令,网络和传统媒体上不时有公务员叫穷,称工资收入增长缓慢。明里暗里还有许多官员认为,自2004年阳光工资改革以来,公务员的收入水平已经长期处于中下水平。这些说法遭到社会各界的反驳和批评。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公务员工资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与企业相当人员平均工资大体持平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那么,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中国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本文将使用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的党政群工作人员规模

首先,必须明了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员都具有公务员身份。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从未系统地公布公务员人数。唯一比较权威的数据是人社部发言人在2012年3月透露,2008、2009和2010年全国公务员总数分别为660万、679万和689万人。而据《中国统计年鉴》,这三年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分别为1335万、1394万和1429万人。

所谓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根据官方的定义,包括如下子类:中共机关,国家机构,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对比以上两组数据可以推论,在中国的公务人员中,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不到半数。

根据笔者估算,目前,中国的公务人员中,接近一半具有公务员身份,另有近30%有事业编制(包括享受参公待遇的事业编制人员),约有20%没有编制。毫无疑问,在他们中间,有公务员身份的,地位和待遇通常高于有事业身份的;有事业身份的则高于没有编制的。例如,在党政机关和社群组织中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一旦被提拔到副处级岗位,通常即可得公务员身份。

中国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即西方国家定义的公务员)的区别。中国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前者包括从乡科副职直到国家级正职(国家主席)等所有具有领导权力的公职。

数据中的中国公务人员的工资:处于中上水平

中国政府既然从未系统公布公务员规模数据,公务员收入数据当然也无从谈起。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见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出版的统计年鉴。其中有两组数据可供我们把握中国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不包括未在统计之列的福利)。一是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其中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作为一个大行业与其他近20个大行业并列报告。二是按企业、事业和机关分组所作的报告。机关就业职工由就业于“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的职工构成。第二组数据使我们可以把中国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与企业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加以比较,看看两者之间是否“大体持平”。

表1的第2-4栏报告了从1993到2008年全国企事业和机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相当于全国所有在职职工平均水平比例的变化,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国家统计局没有报告2008年之后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我们看到,在1993年,即中国刚刚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分税制改革之前的那一年,企业、事业和机关人员的平均工资与全国平均工资比例均为1.0,也就是说,中国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和企业人员“大体持平”。但在此后的十余年中,企业占比滑落至0.97上下,从未达到全国平均值水平。事业和机关人员在1994年剧增至超过平均水平的9%,似乎显示了分税制改革的效果,因为两类人员都主要靠财政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