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宣称,民主政体终将成为人类政府的普遍形式。此后的形势发展为那些不赞同此观点的人提供了充足的弹药。的确,中国势不可挡的崛起,使得一些人不再看重民主制那有些混乱的妥协机制,而更青睐威权体制的效率。这些人认为,只要民众所处的体制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他们就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自由。

2011年的动荡事件削弱了上述观点。在曾被认为对民主的种种好处无动于衷的阿拉伯世界,长期受压迫的民众不惜一切代价挣脱了独裁政权的铁爪。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也门,残暴的独裁者被成功推翻。尽管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迄今仍是叙利亚总统,但在数月的抗议活动后,他对国家的控制已遭到削弱。

当然,我们不应过分渲染乐观情绪。北非国家的革命还未催生出成熟的民主政体。突尼斯或许已选举出该国的首个议会,但埃及的选举进程却被军方与示威者之间重新爆发的冲突打断,而利比亚的自由选举仍有待时日。与此同时,在中东以外的地区,许多独裁政权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这一年。

但我们也不应过分悲观。在独裁统治的废墟上建立民主体制往往是一个令人痛苦的过程。此外,就算是那些安然度过2011年的独裁政权,也并非没有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响。俄罗斯和中国两国神经紧张地对异见人士进行了打击,这件事有力地提醒我们,任何未经被统治者同意的统治体制,在本质上都是脆弱的。

此外,2011年的革命之所以意义重大,不仅仅在于它们成功地推翻了腐朽的政权;同样重要的是,那些已取得成功和仍在进行中的民众反抗再次证实了,民主思想及其奉行的自由平等价值观在全球有着持久不衰的吸引力。

然而,民主制要想繁荣昌盛,就得必须满足民众的需求。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阿拉伯国家的新任领导人必须建立起必要的机制,以保障本国民众奋斗而来的权利和自由。同样重要的是,他们将必须提振本国举步维艰的经济。如果民众不能看到自己的命运很快得到改善,民主制可能就难以扎下根来。

老牌民主国家在2012年也有很大改进空间。过去一年里,大西洋两岸的国家在拼命应对原本不应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美国,党派争斗使得复苏经济和遏制公债激增的努力变得步履蹒跚,而欧洲领导人在解决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方面几乎表现得同样无能。无怪乎今年全球抗议浪潮在席卷突尼斯、开罗和班加西的同时,也吞噬了雅典、马德里和纽约。民主政权存续而独裁政权垮台,证明了民主制的两大优势:它为异见人士提供空间;它比其它多数体制更容易把不合格的统治者赶下台。

2012年,许多不具备这两大优势的国家面临关键的转变。在某些地区,独裁者可能依然能够掌权。但从全球来看,却是有盼头的。福山发表本文开头提到的讲话时,全球只有69个民主国家,今天的数字已接近翻番。民主的征途尚未结束。

译者/何黎